汉英翻译课程介绍与教学重点.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外学院英语系课程编号:030020 英文译名: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性质:必修课 要求先修课程:英语阅读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大学语文英汉翻译 教材:参考书: 2.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贺军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汉英比较翻译教程》,魏志成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汉英英汉翻译教程》,张春柏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翻译》,出版社,200.《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邵志洪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忠实原意,语言流畅。本课程使学生具备汉英翻译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英语专业级考试翻译平均超过全国平均分学生在国内中获奖教师有相关成果在刊物上发表70%以上的授课教师教学测评为优有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和正式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二教学计划 说明:“教学形式”指课堂讲授、实验、习题、讨论、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实习等。 英语系高年级教学教研室 2010 年 月 日 6. 响应学校开展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本课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理论基理论包括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汉英翻译技巧与方法。汉译英的实践过程汉英实践教师需宏观与微观指导作业,须典型问题针对学生特点,个别学生讲评与辅导。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 相关参考: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基础上。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转换(Conversion)、增补(Amplification)、省略(Omission)、重复(Repetition)、替代(Substitution)、变换(Variation)、倒置(Inversion)、拆离(Division)、缀合(Combination)、阐释(Annotation)、浓缩(Condensation)、重组(Reconstruction),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英汉的不同特点。机器翻译是让计算机按照人们所制定的程序和指令进行不同语言的对比转换,也离不开对比分析。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对比、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便是翻译学的重要任务。 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通过对比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纪德是最理解莎士比亚的法国作家之一。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作家比莎士比亚更值得翻译”,但同时,“也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难翻译,译文更容易走样”。纪德对莎士比亚的理解是双重的,既是精神的,也是语言的。他在与莎士比亚的相遇与相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对他在翻译中经历的这番历史奇遇,他曾在为七星文库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的前言中作了详尽的描述:描述了两种文化与两种语言之间的遭遇,也揭示了翻译中译者所面临的种种障碍。   纪德首先看到的,是语言与文化层面的逻辑性,这涉及到不同语言的思维方法。他说:“莎士比亚很少考虑逻辑性,而我们拉丁文化缺了逻辑性就踉踉跄跄。莎士比亚笔下的形象相互重现,相互推倒。面对如此丰富的形象,我们可怜的译者目瞪口呆。他不愿意对这种绚丽多彩有丝毫遗漏,因此不得不将英文原本中用仅仅一个词表示的暗喻译成一个句子。原来像蛇一样紧紧盘成一团的诗意,如今成了松开的弹簧。翻译成了解释。逻辑倒是很满意,但魅力不再起作用。莎士比亚的诗句飞跃而过的空间,迟缓的熊虫一瘸一拐才能走完。”在紧密的逻辑与丰富的形象之间,英语与法语的天平有所侧重,在两者的遭遇中,译者的无奈与局限源于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   头脑清醒的纪德没有丝毫责备英语或莎士比亚的语言的意思,相反,在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他充分意识到了母语的缺陷。他说:“只有在接触外语时,我们才意识到本国语言的缺陷,因此,只会法语的法国人是看不到缺陷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德国作家歌德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异之于我,可作一明镜,从异中更清楚地照清自身。在这个意义上,与异语文化的接触,有助于认识母语与母语文化的不足。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便有可能从异语异文化中去摄取营养,弥补自身,丰富自身。 在艰难的翻译中,纪德亲历了种种障碍,他结合翻译中的具体例证,作了某种意义上的剖析与归纳,其中几条颇具启发性。   首先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