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括、陈襄使辽所达“单于庭”今地考——兼论沈括、陈襄二使者在巴林的行程、顿舍等问题??王玉亭 田高?主题词:辽 道宗时期?沈括?单于庭?坤都冷梁?内容提要:北宋沈括、陈襄在辽道宗朝使辽到达了辽上京地区,二人都留下了文字资料,其中记述到永安山和当时“单于庭”的大体位置。后人对于二使者的行程有许多考证,但还存在着一些分歧。本文依据史料和以往的考证成果,根据辽上京地区的地理特点对于永安山、当年的“单于庭”等进行了再一次考证,认为沈括、陈襄所记之永安山大致位置在巴林左旗北部原富河镇兴隆山一带,“单于庭”在今坤都冷梁一带,“单于庭”所依犊儿山为今查干山。??在众多北宋使辽使者中(1),到达辽上京地区(今巴林左右二旗)的很多,但有文字可证者却很少。仅按赵永春先生所辑之《奉使辽金行程录》(2)的分析,辽、北宋时期大概有六位北宋使臣到达过辽上京地区,即,薛映、刘敞、欧阳修、陈襄、沈括、张舜民。一般地说来,北宋使者要完成使命就要到达辽庭(契丹朝廷即中央决策层随皇帝捺钵),要见到契丹皇帝。契丹皇帝在哪里,使者就要到达哪里。有辽一代,捺钵制度是契丹帝国的根本大法,所以,契丹的朝廷处于不断游移的皇帝的斡鲁朵之中。因此,北宋使臣的出使目的地要视契丹皇帝的捺钵所在而定,由此,使臣所达目的地因时令不同而不同。在辽的中后期,因为没有战争等重大变故,故,捺钵地的选择基本约定俗成。这就决定了北宋使者的目的地大概方位,即:春季使辽得赶往长春州一带;夏季使辽要到达辽上京北之“凉淀”;秋季使辽要到庆州、黑山;冬季使辽行程较近,到达中京或广平甸(潢水与土河交汇处)即可。对照辽史和宋使相关记述,可以推断辽道宗时期的夏捺钵地是相对固定的,即在今巴林左旗北境坤都冷梁一带。笔者通过实地踏查,将陈襄、沈括所达单于庭推定为今巴林左旗北境的昆都冷梁。对于宋使使辽行程,先贤已有许多的探索(如姚从吾先生的《辽史丛考》、贾敬颜先生的《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等等),近年来的学者又于此多有深究(如,曹显征先生的博士论文即以此为内容;赵永春先生除了研究性文章外,还辑录成《奉使辽金行程录》一书)。有了这些学者的研究,才使得我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理解更加深入。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存有遗憾,主要表现如下:1.由于时间的久远、山川的改变、朝代的更迭等等因素,对于使辽线路、顿舍的比对、“还原”难度很大,许多的观点多是接近合理的推测;2.使辽使臣进入大漠以后,特别是进入今内蒙古地域后,接待他们的顿舍绝大多数是毡馆,如陈襄记述自咸熙毡馆起“已后并是毡馆”(3),因为不是固定建筑,使得后人考察起来更增加了难度;3.最要紧的是,对于陈、沈二使进入今赤峰地区的相关路线,许多学者都没有亲自完整地做过实地考察。由于诸如如上的原因,有些推断只能作为参考意见,不可尽信,对照现实山川看,一些推断还存在着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一旦成为“成说”,势必要影响到有关问题深入的研究。笔者不揣浅陋试对相关问题再进行考察,希望有助于研究。因学识浅薄,定会有许多的误解,恳请方家指教。?一陈襄、沈括进入辽上京地区的行程、顿舍再探讨1二使者进入辽上京地区的行程、顿舍问题在辽圣宗以后的北宋来使中,夏季使辽者大多到达了辽上京地区,在这些使者中,陈襄、沈括留下了详细的文字资料。借助陈沈二使者的文字资料,我们对相关情况有了较为详细了解。沈括的《熙宁使虏图抄》(以下简称《图抄》)对于行程、顿舍、山川等记述得非常仔细,因为他是地理学家,行进中肯定随身携带着当时最为先进的测量工具,加之他这方面的特殊素养,所以他的记述可信度非常大。因此,本文着重依据《图抄》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说。对于陈、沈二使臣的行程、所经山、水、顿舍等问题,贾敬颜先生在他的《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4)(以下简称《疏证稿》)作了详细地论证。赤峰文史工作者玛希先生曾就沈括在赤峰的行程做过研究,并在《松州学刊》(赤峰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的内部刊)发表了名为《沈括〈熙宁使虏图抄〉所记昭盟地名考》(5)的文章。因为玛希先生长期从事赤峰地区文史研究,他的相关推测更趋于合理,对于相关行程、顿舍的考证较为切合山形水势。下面,结合贾敬颜、玛希二位先生的有关考证,对陈、沈二使进入辽上京地区的有关行程、顿舍再做一下论说,以便进一步分析二使者是从什么方位,经过哪些重要地点到达“单于庭”的。陈襄使辽为北宋治平四年,值辽咸雍三年,即1067年。陈襄五月初十到雄州白沟驿,十一日过白沟,六月十五日到达“单于庭”,行程用时为一个月零五天。沈括使辽为为北宋熙宁八年,时值辽大康元年,即1075年。沈括于“闰四月十九日离新城县,五月二十三日至永安山远亭子”(《入国别录》),“自塞至其庭三十有六日”(《图抄》)。陈、沈二使行程用时基本相同。从行程顿舍看,二使者在咸熙帐以前的行程基本一致。自咸熙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