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产与私产之间_公社解体之际的村队成员权及其制度逻辑.pdf

公产与私产之间_公社解体之际的村队成员权及其制度逻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产与私产之间 ———公社解体之际的村队成员权及其制度逻辑 张佩国 提要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公社制度逐 渐解体 ,公社时期就埋下种子的财产纠纷 ,特别是村队与家户之间的房产纠 纷大量发生 ,村队成员权的制度逻辑也得以充分呈现 。村落传统的亲族关 系 、家族共财观念 、生存伦理和互惠观念 ,与包含阶级话语 、集体主义公平原 则的村队新传统 ,成为村队场境的内在组成部分 ,而村队成员权恰恰反映了 两者紧密结合的制度逻辑 ,可以概括为“公”、“私”相对化的实践逻辑 。 关键词 :村队成员权  道德话语  诉讼策略  法律实践  民间法秩序 一 、问题与方法 “公产”与“私产”不仅是财产权形态 ,而且是更具实践意义的财产 法观念 。在传统中国社会“家族共财制”的历史场境中 ,“公”与“私”的 ( 相对化是一项基本的文化原理 滋贺秀三 ,2003 : 56 - 87 ; 清水盛光 , 1956 :206 - 207 ;沟 口雄三 ,1996 :40 - 43 ; 王铭铭 ,1997 :32) 。历史进入 20 世纪后半期 ,作为财产权制度形态的家族组织及其公产形式在“土 改”中已经被改造 ;又经过合作化和集体化运动 ,农民家户也失去了农 地所有权 ,家户私产的主体部分也主要是经过“土改”再分配之后的房 ( ) 产了 郭于华 ,2001 ;周其仁 ,2002 ;强世功 ,2001 :154 - 155 。然而 ,在公 ① ( ) 社制度和村队场境 中 ,农民 “社员群众”的公、私观念又以一种新的 实践形态参与了对传统的“公、私相对化”理念的再构造 ;而村队成员权 的制度逻辑亦被嵌入于涉及集体财产权的实践关系中。20 世纪 80 年 本项研究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 目资助 ,项 目编号 : Y0104 ,特此致谢 。 ( ) ① 关于“村队场景”的概念表述 ,参见张乐天 2004 。我用“村队场境”概念 ,有别于张乐天 所说的“场景”,场境不是人作为行动者的背景或舞台 ,而是人的实践场域 ,更能体现如吉 登斯所说的“结构二重性”。 26 论 文 公产与私产之间 代初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 “公社”制度逐渐解体 ,但“公 社”时期就埋下种子的财产纠纷 ,特别是村队与家户之间的房产纠纷 , ( ) 在作价平分集体财产 主要包括场屋 、仓库 、饲养室 、树木等财产 的“浪 潮”中爆发了 ,村队成员权的制度逻辑在此种纠纷中也得以充分呈现 。 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 ,就乡村集体成员权问题做过比较出色的研 ( 究 分别参阅折晓叶、陈婴婴 ,2005 ; 折晓叶 ,1996 ; 张静 ,2005 ; 申静 、王 汉生 ,2005) 不过还未能明确提出村队成员权概念 。我在关于近代江南 ( ) 乡村地权的研究中曾提出“村籍”、“村界”概念 张佩国 ,2002 ,这样的 乡土化概念带有较强的族群关系倾向 ,“村落成员权”则有着浓厚的利 益分配意义 ,而“村队成员权”只有在涉及集体财产权的场境中才会凸 显其实践意义 。本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