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店楚简儒家礼乐文化精义辩析
韩星
内容提要:本文对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中有关礼乐文化的论述作了疏理和阐释,并与先秦其它儒家著作进行比较,以揭示这些思想观点的价值和意义。全文主要以礼乐的产生、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礼乐的教化功能、礼乐与仁德、刑法的关系、礼与乐的关系等几个面来阐述的。
关键词:郭店楚简; 儒家著作; 礼乐文化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先后有许多话题成为诸子百家争论的“热点”,礼乐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有关礼乐文化的议论,主要是围绕儒家学者对三代,尤其是西周礼乐文明的继承和理论化而展开的。现实中的“礼崩乐坏”是礼乐制度的衰微,却不是礼乐文化本身的废弃。以儒家为代表的许多思想家在礼乐衰落之际,却看到了其永恒价值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功用,并预感到礼乐复兴的历史必然,并为此进行了顽强不懈的奋斗,特别是理论方面的论证,为礼乐复兴提供了思想依据和精神动力。郭店楚简中的儒家著作,就是这一思潮中耀眼的浪花,其中关于礼乐的产生、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礼乐的教化功能、礼乐与仁德、刑法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使人耳目一新,填补了不少过去对先秦儒家礼乐文化认识上的缺失,将会推动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深化。
礼乐的产生
关于礼乐的产生,已知的文献中有各种说法,如礼乐本于神说:《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说,神者品“品物之本,礼乐之祖……”;如礼本天地人的统一和秩序说:《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上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还有礼根于人类自身繁衍延续的欲望说:“孝,礼之始也”“夫礼,始于冠,本于昏”。楚简《性自命出》提出了“礼作于情,或兴之也”。这一提法在先秦及后儒中是罕见的,而在楚简中却屡见,如《语丛一》上有“礼,因人之情而为之”,《语丛二》上有“情生于性,礼生于情,严生于礼……”礼乐生于人情这一命题颇具人文精神,在那个思想自由的时代,无疑是一曲人性解放的欢歌。类似的说法在别处还可以见到,如《礼记·坊记》上有“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史记·礼书》上有“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议,……礼者,人道之极也。”
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独特创造,到西周鼎盛时已有极其繁多的仪节格式,《礼记·礼器》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这些仪节格式的基本特征就是恭敬。《左传·僖公十一年》上说:“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孔子集语·劝学》引《尚书大传略》说:“子曰:……不敬无礼,无礼不立”。《管子·五辅》上说:“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可见,恭敬作为礼的基本特征,是先秦儒家乃至以外的其它学派都公认的,楚简也不例外。《五行》上有“安而敬之,礼也”,“行而敬之,礼也”,“恭而博交,礼也,”;《性自命出》中有“宾客之礼必有夫斋斋之容,祭祀之礼必有夫斋斋之敬,居丧之礼必有夫恋恋之哀”;《语丛一》上有“礼生于庄”。以上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礼的恭敬、庄敬的特征。礼的这种“敬”的特征,被宋明理学家发展为主敬的学说。
至于“乐”,其基本特征是“和”。“和”本来是指音素上的和谐关系。《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荀子·乐论》《礼记·乐记》:“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乐者,审一以定和也。”“乐者敦和”,“乐者,天地之和。”这表明,“和”就是乐的基本特征。这说明,音乐上的“和”逐渐演变出与“礼”相配合,起辅助作用的、用以和谐各种礼义关系的一个概念。如《尚书·虞典》有“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指人与神灵的沟通、和谐。《国语·周语下》有“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和成,上下不罢。”——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礼记·乐记》上有“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即观乐之精义——作者注)其深矣。’”——这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楚简中也有类似的话,如《五行》有“和则乐”,“和则同,同则善”。《尊德义》有“治乐和哀,民不可惑也。反之此,往矣。”由这里可以看出,和谐乃同,同则一致。因音乐可以和谐感情,使人际关系融洽,使人在行为上向善。甚至对于人感情中的哀悲之情,也可以通过音乐得以渲泄,使不良情绪趋于平和,不会使人心惑智乱,作出有违礼义的事来。
礼乐的教化功能
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教化,这也是圣人制礼作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5-18 世纪中国资金市场发育水平蠡测.doc
- afp 基因导入花粉管对杏果实发育影响的研究.doc
- 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doc
- IPC 预防术后静脉淤滞与DVT Intermittent sequential pneumatic compression of the legs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stasis and postoperative deep venous ….doc
- UV-B 增加对菠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doc
- 苯甲酸单晶的制备及晶体结构, 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oc
- 扁穗牛鞭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 分析[J].doc
- 不同年龄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doc
- 不同种源地云南稻核心种质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特征.doc
- 刺五加开花后雌蕊的发育状态与受精作用.doc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