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产茶区,在对本地及广大西北地区茶叶的生产、加工、运输、消费、贸易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茶叶经陕西境内的各个茶叶加工和集散地,形成了以紫阳宦姑滩、汉中西乡、泾阳、略阳、古金州等地为中心点的辐射网络。这些茶叶通过各种渠道和路线,流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其中,有一种茶叶的贸易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资料的缺失和年代久远难考,逐渐被人忘记,这就是陕西藏茶。许多人知道四川藏茶,却少有人知道陕西藏茶贸易。陕西藏茶是指在陕西本地消费过的藏茶或经过陕西转运到藏区的茶叶,通过陕西商帮、官商、以及少量私人贩卖,到达今天西北藏区、西南藏区。主要包括将陕西本地所产的以紫阳茶区所产茶和四川边茶、川藏边茶、湖汉茶直接或间接送往藏区。这些茶叶经过各种渠道和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陕西藏茶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本文将通过大量史料的分析和提取,总结陕西藏茶的具体种类。
陕西是全国饮茶和制茶最早的地区之一。春秋时期,秦属巴国“北接汉中,南极黔涪……桑蚕、麻竹、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皆纳贡之”①。到唐代,唐王朝在汉江流域设立金州,其境内“安康、西城二县山谷”为唐代陕南茶区的一部分。宋代,为了安抚西北少数民族,国家采取了“博马”的茶马贸易方式,“就近取川茶(陕南茶)”,此后,由于榷茶法的出现,这种交易此起彼伏的在发展,到宋代熙宁、元丰年间,紫阳茶达到历史上的大繁荣。南宋,茶马制度的出现使茶叶在1189年猛降,茶马贸易逐渐衰落。陕西大量发展种植茶叶则是在明清两代,因为种茶植茶,茶业贸易也就充当了藏茶贸易的一部分,这一完整的贸易链,在陕西本地主要表现为紫阳茶的产销。从洪武年间实行茶马交易政策,“立茶马司于陕西等处,听西番纳马易茶”②,正德三年(1509)设紫阳县,紫阳茶区逐渐形成。此后清代一直沿用这一贸易方式作为控制西北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方式。到民国年间,这一贸易还未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形成了以四川边茶和陕西商帮等元素组成的见证中华民族友谊的茶马古道这一特殊文化景观。
宋代的陕西藏茶
宋代是山南茶打入大西北市场的时代。当时,山南人以种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苏辙《栾城集》中说:“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今安康地区)人户以种茶为生。”周靖文的《宋代的茶叶产区》一文言道:秦岭以南包括陕南的成都府路和利州路11州“岁产茶2102万斤”,占全国总产量的30%。宋熙宁七年实行“茶马法”,在京西路金州设买茶场6处,全陕西设卖茶场332处。在当时,茶不仅是陕南农户衣食的重要来源,朝廷也由此开辟财源和扩充军备。熙宁七年后,属京西路金州所辖的茶区和蜀道茶叶贸易空前繁荣。全陕西卖茶的边贸市场共计有332处。榷茶政策的实质是带强制性的统购统销,由国家制定价格,低价收进,高价卖出,官方牟取暴利,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解决了军队急需的马匹。国因马强,茶因马贵。当时一驮茶可换回一匹马,陕西每年输边茶叶20000驮,可换回20000匹马。南宋时马价增值,20000驮茶只能换3000匹马,朝廷每年购马11900匹之多。。根据历史记载宋代已经有“以茶治边”的政策。《宋会要?食货》指公:“袒宗设互市之法,本以羁摩远人”。此举增加了边民的收入,藉以维护边境的安宁。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历史上中国沿古丝绸之路外销的货物主要有三大类,丝绸、瓷器、茶叶。茶叶正是以泾阳茯砖茶为主。因而,泾阳茯砖茶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宋代茶风旺盛,且盛行斗茶之风。汤色白,喜欢选用黑色茶盏以衬托汤色,便于评判胜负。由此可见,饮茶自然已成为山南人的普遍嗜好,且以斗茶为乐。宋代的月团成为陕西藏茶的主要部分,运往藏区。
宋代 月团 陕西洋州 绿饼茶 西乡团茶 陕西西乡 绿饼茶 城固团茶 今陕西城固 绿饼茶 西县团茶 今陕西南郑 绿饼茶
赵国栋研究发现,北宋时期对藏族地区的赐品中还包括“角茶”与“细末茶”。“角茶”与“散茶”相对应,如1064年北宋政府赐邈川首领唃斯啰及妻、子孙及亲信“角茶二百斤,散茶三百斤”,1077年北宋政府赐西蕃董毡“角茶二百斤,散茶二百斤”,(《宋会要辑稿·蕃夷》)1086年北宋政府赐阿里骨“角茶、散茶各100斤”, 等等。他认为“角茶”即为当时的紧压茶。1078 年,北宋政府赐西蕃董毡“细末茶、散茶各五十斤”。“细末茶”在北宋的赐品中并不多见,把茶磨制为细末再进行压制,形状以饼状为主。
同时,输入西藏的茶叶名称并非完全一致,不同的时段,不同的产地、销售地、流通地对茶叶的划分标准也各有不同。如20世纪50年代初,云南的沱茶在西藏也称为“圆茶”(或作“元茶”),又称“碗茶”。雅安的成品藏茶毛尖、芽细、砖茶、金尖、金玉、金仓在流通环节随当地习俗而有不同的名称。湖南安化生产的输入西藏的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