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两证均有身热、烦渴、舌红、脉数;虚实夹杂 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机是阳明热盛兼气阴两伤,以邪甚热盛为主,正虚次之,故阳明四大症俱全,兼有背微恶寒、脉洪大而芤。多见于气分极期,治以清热益气生津; 竹叶石膏汤证病机为胃中余热未清,气阴两伤,故四大症不典型,热势不高,阴虚之象明显。多见于气分后期,治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陈某某,男,16岁,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当晚即起恶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继则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嗽,痰吐淡黄而粘,或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体格检查:体温40.1℃,脉搏15次/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8,300,中性91%,淋巴9%。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左下肺可见炎性病灶,呈片状模糊阴影。 印象:左下肺炎。 辨证施治:风温犯肺,食滞中阻,肺胃同病。防其传变,治以辛凉解表,佐以导滞。仿银翘散意。 淡豆豉四钱,银花、连翘、桑叶各三钱,荆芥一钱五分,光杏仁、炒牛蒡子各三钱,桔梗、炒枳壳各一钱五分,全瓜蒌四钱,枇杷叶三钱。 服药两天,汗出,寒罢热平,脘痞亦减,大便得行,唯胸部稍有闷痛,咳吐粘黄痰,原方去荆芥、豆豉、栝楼、枇杷叶,加前胡二钱,山栀三钱,黄芩一钱五分,再服两天。 胸透(-),白细胞计数:总数7,200,中性78%,淋巴22%,痊愈出院。(江苏新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组,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编.中医内科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118) 【按】本证初起即有明显的肺卫表证,未及时治疗,肺卫表证未去而肺热已盛,故见恶寒,口干喜凉饮,苔色微黄等症。由于夹有食滞中阻,故见脘部胀痛,大便不行。治疗宜辛凉解表,佐以导滞。药后汗出而表邪得解,热势随之下降,但痰热及食滞未尽,故原方去解表之品而加清肺化痰之品,邪尽而病愈。 本例在治疗时应注意一下三点: 1、有表证存在时,必须解表; 2、有食滞兼夹时必须配伍化食导滞; 3、不可滥用苦寒沉降之品。 温某,男,19岁。咽喉疼痛4天,发热两天来诊,患者4天进食油炸食物后咽喉微痛,2天前咽痛明显加重,烦渴引饮,口苦,发热,头痛,时时欲呕,吞咽时更觉咽喉疼痛,如有物梗。 查体:T39.1℃,双扁桃体Ⅱo肿大,表面均有少许黄色脓点,面红耳赤,口唇干燥,口气臭秽,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诊断:热毒乳蛾(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治法:清热降逆 方药:镇逆白虎汤加减 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青天葵10克,木蝴蝶8克甘草3克。 复诊:服上方2剂后,发热渐退,T37.6℃,干呕已除,仍有咽喉疼痛,双扁桃体Ⅱo大充血、脓点已减少,舌红苔黄脉数。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竹茹10克,竹茹10克,木蝴蝶8克,薄荷6克(后下)黄芩10克,甘草5克。 进药3剂,诸症皆愈。(方建志.白虎汤类方的急症应用.中国中医急症. 2000,9(4):173) 【按】《疡科心得集》云:“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如蚕蛾,故名乳蛾。” 本例患者由于风热之邪较盛,火毒上攻,结聚喉间使然。症见阳明气分热盛,且兼胃气上逆,故选镇逆白虎汤治疗。处方中用石膏、知母清热生津,法半夏、竹茹降逆止呕,青天葵清热解毒,乃治疗高热之要药,木蝴蝶清热利咽,甘草调和诸药。药进2剂而热退,遂继用清热泻火、利咽养阴之法,再进3剂而告全功。 至宝丹(引《温病条辨》) 犀角一两(镑) 朱砂一两(飞) 琥珀一两(研) 玳瑁一两(镑) 牛黄五钱 麝香五钱 以安息香重汤炖化,和诸药为丸一百丸,蜡护。 安息香芳香但不寒凉;此方重于芳香走窜而开窍醒神。 牛黄丸 清心开窍 长于清热解毒 最凉 多用于高热昏迷 紫雪丹 长于凉肝息风止痉 次之 多用于高热痉厥 至宝丹 长于芳香辟秽 再次 多用于窍闭谵语 凉开三宝之鉴别 五、热入心包——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 证候与分析 身热,神昏,舌蹇,肢厥,舌绛——热入心包。 便秘,腹部硬痛,苔黄燥,脉数沉实——阳明腑实 辨证要点:身热,神昏,舌蹇,便秘,腹硬痛。 病机:热闭心包兼阳明腑实 治则:清心开窍,攻下腑实 方药:牛黄承气汤(《温病条辨》) 讨论:本证与单纯腑实证的鉴别:腑实证也见身热、神昏、肢厥等症,但不出现舌蹇,神昏程度亦较轻。 安宫牛黄丸二丸,化开,调生大黄末三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