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考琳#903;麦卡洛的小说《呼唤》中的华人形象和中国文化.pdf

论考琳#903;麦卡洛的小说《呼唤》中的华人形象和中国文化.pdf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完美PDf格式,支持编辑复制!!!

AN ANALYSIS OF COLLEEN MCCULLOUGH’S REPRESENTATION OF THE IMAGES OF THE 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IN THE TOU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Master’s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Master of Arts Degr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y Jiang Hong May 2008 论文摘要 白人作家对澳大利亚华人形象的表现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澳大利 亚文学评论常见的论题,很多批评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研究,揭示了澳大利亚 文学中华人的“滞定性”形象及澳大利亚作家常把华人表现为与众不同的“他者”。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畅销作家之一,继《荆棘鸟》后, 2003 年她的另一部家世小说 The Touch 出版,由翻译家李尧翻译的中文译本《呼唤》于 2006 年出版。在 The Touch 一书中,麦卡洛描写了十九世纪中国人在澳大利亚金矿 的生活,她同情在澳华人淘金者被白人歧视的不幸遭遇。书中华人形象多样,不 但有华人的群像,还有孙楚、玉等鲜明的个体形象,而且麦卡洛还塑造了有中国 血统的李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麦卡洛以多元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十九世纪的在 澳华人移民,积极地评价中国文化和华人移民的勤劳、忠诚等美德和他们对澳大 利亚社会所做的贡献。 为探讨麦卡洛对华人形象的表现是否摆脱了“滞定性”,本论文借助赛义德的 东方主义理论分析她对华人形象的表现,论证麦卡洛一方面认同十九世纪淘金时 期的华人移民对澳大利亚社会的贡献,同情华人在澳大利亚的遭遇,批评当时的 白人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有意识地对华人和中国文化进行积极正面的刻画;另一 方面尽管她对华人形象的表现不同于以往的澳大利亚文学中对华人“滞定性”的 刻画,但由于她对中国文化认识不深,对华人理解不够深刻及其自身白人身份的 限制,她描绘华人的神秘,在刻画白人主人公及情节发展需要时不自觉地使华人 形象陷入负面表现,使华人形象或作为白人的衬托,或成为情节发展的牺牲品。 总的说来,麦卡洛对十九世纪在澳华人的刻画挑战了华人形象的“滞定性”表现, 但由于白人作家的身份限制,她对华人形象的刻画也仍然带有东方主义话语的印 迹,并未完全摆脱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文学中对华人形象的“滞定性”描绘。 本篇论文共分为四章,大致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前言。介绍了论文选题的原因、要论证的问题、分析方法、理论依 据和对考琳·麦卡洛及《呼唤》的简介。 第二章结合十九世纪华人移民在澳大利亚社会中的真实遭遇分析小说中的华 人形象,论述麦卡洛对十九世纪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有意识地进行的正面刻画。论 文分析了小说中的华人群像,以及作者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药)的积极态度, 论证作者有意识地正面刻画十九世纪在澳大利亚的华人移民。 第三章通过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有关理论分析论证麦卡洛最终难以脱离长期以 ii 来在澳大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