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过渡性”资本外逃成因、影响及对策.pdf

试论“过渡性”资本外逃成因、影响及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

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与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 的跨境资本流动大量增加,2003 、2004 年我国对上述两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分别 为 10.17 和 16.72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百分比为 35.68%和 30.4% ;相应地,2004 、2005 年这两个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87.73 和 109.7 亿 美元,占我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分别为 14.47%和 20.43% ,从上述数据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国与“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的跨境资本流动很 活跃。由于这些地区没有任何外汇管制、法律环境宽松、保密性严格、税负轻 微,一方面成为我国资本外逃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又成为外逃资本回到国内 的重要渠道,形成所谓的“过渡性”资本外逃。这种现象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重 视,外管局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跨境资本的多样性,使得一刀 切的政策在执行在往往损害正常需求。 本文试图对“过渡性”资本外逃做出详细的分析,文章结构如下 第一章,对“过渡性”资本外逃做出界定。首先区分正常和非正常的资本 流动,资本外逃属于非正常的资本流动;接着对“真正的”资本外逃和“过渡 性”资本外逃做出区分,前者是资本的单项流动,而后者是资本的双向流动; 最后总结一些学者对“过渡性”资本外逃的理论解释。 第二章,分析我国“过渡性”资本外逃的渠道和现状。主要有经常项目下 的非贸易渠道和贸易渠道,金融与资本项目对外投资渠道,现金走私和地下钱 庄等渠道,然后分析我国与离岸金融中心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主要是从我国 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直接投资和离岸金融中心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两个方面。 第三章,分析我国“过渡性”资本外逃的动因。由于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 国内资本为了取得与外资相同的待遇,注册离岸公司,然后通过离岸公司返回 国内投资,享受政策优惠;由于国内融资的困难,国内企业为了海外上市而去 注册离岸公司,通过离岸公司实现间接上市;由于国内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不 完善,海外风险投资机构要求国内的创业企业注册离岸公司,他们通过投资离 岸公司的方式进入中国风险投资行业,便于将来退出;国内的超级富豪们出于 对私有财产在国内安全性的担忧,选择把国内资产转到离岸金融中心,然后返 1 回国内投资;由于离岸金融中心的税负较低,是避税的好地方;由于无外汇管 制和保密性好,国内的非法资本通过离岸金融中心的“中转”,以安全身份回到 国内。 第四章,分析“过渡性”资本外逃对我国的经济影响。由于产权往外置换 时,定价的不合理,导致国内财富的大量流失;国有资产和公众财产的管理者 通过关联交易向他们控制的离岸公司转移资产,导致非私人财富流入私人腰包; 税收的流失,一方面外逃资本造成税收的直接流失,另一方面,外逃资本以“假” 外资的身份回到国内投资,享受超国民待遇,造成税收的隐性流失;大量的投 融资活动在我国的金融体系外进行,削弱本国的金融系统;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第五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短期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通过离岸金融中心 进行的洗黑钱活动;对那些为了获得发展资金,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将国内企 业变成外资企业的行为,要正确引导,避免使用打压的手段,以免这些企业通 过更隐蔽的手段来逃避政府的监管。长期来看,改善国内的体制环境,统一内 外资的政策待遇,严格保护私有财产,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从根 源上消除内资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变成“假”外资的冲动。 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irculation of capital between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such as the Virgin islands, the Cayman islands, and our country increase greatly.2003 and 2004 direct investment from our country to the above two nations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