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
摘 要
虚拟社群(也称在线社群)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社会性网络。在
Web 2.0的时代,虚拟社群作为用户参与和用户交互的基础,越来越显示出其重
要地位。人们不仅仅想要从这些虚拟社群中获得信息满足,更需要获得归属感、
社会支持、社会认同等。但是,现有的虚拟社群中普遍存在用户的贡献度以及
忠诚度不够的情况。前人通过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试图提高用户对虚
拟社群的贡献;而本文则是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希望找到能够促成生成有
效结构的社会网络的机制,从而促进用户个体对于网络的依赖和归属。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首先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分析了中国目前
代表性的两个有社会性软件特点的站点,用这两个站点上获得的虚拟社群的实
证数据,描述了它们的结构特征,发现这两个网络是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并且
其度分布满足无标度网络的特征。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两个站点,并且参照国外
对虚拟社群的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分析了中国的虚拟社群的现状以及可以改进
的地方。
接下来,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标签的模型。模型利用进化的标签机
制,能够在迭代的过程中自底向上形成更有效的网络结构。这个模型的产生首
先是吸取了前人在基于标签的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次,它是根据对参与虚
拟社群的主体行为的模拟,其主要机制都是从现在人们参与虚拟社群的行为抽
象、归纳得来;并且这个模型也是基于前一部分对中国虚拟社群的分析的结果,
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通过将基于标签的模型的实验数
据和BA模型、随机网络模型以及实证数据的比较,证明了这个模型的有效性。
文章的最后,在实证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提炼了一些可行的
机制,希望能够对虚拟社群的机制建设和社会性软件的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虚拟社群;社会网络分析;基于标签的机制;计算机模拟;小世界网
络。
Abstract
Virtual community (Online community) is a kind of computer network based social
network. In the era of Web 2.0, virtual community becomes vital because it’s the
basis for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users. People do not content with only
getting information from virtual communities, and they also seek for the sense of
belonging, social support, self-identity, social recognition and so on.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loafing” still exists a lot in current virtual communities,
which means that the users of the community lack contribution and loyalty. While
previous research tried to apply the methods from social psychology to enhance
user’s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mechanism for more effective social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chieve above purpose,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s and tool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alyzed two typical Chinese social network software based sites. By using
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包装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云南省昭通市2025届中考 数学模拟试卷.docx VIP
- xxx30兆瓦特许权光伏电站职业病危害控制效评价报告书.doc VIP
- 八年级信息科技第一章《从感知到物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合同能源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VIP
- 票据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SEMI E30-1103(完整中文版本).pdf
- 05SFG04-钢结构装配式防倒塌棚架结构设计图集.pdf VIP
- 2018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题及参考答案.pdf VIP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