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 文 摘 要
清末新式学堂的创办是清政府新政时期的要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当时教
育改革重点新式小学堂的创办进行研究。全文以1901-1911年间江苏、安徽、
浙江三省的小学堂(高等、初等、两等)为切入口,从小学堂的设立情形、学堂
的师资状况、教科书的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全面剖析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轫期
的缺点与不足,分析转型期社会民众对学堂植入所产生的反应以及清政府种种政
策的努力及其偏差,考察政策拟订在社会实践中的变异与脱节现象,以探讨学堂
教育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落差的主要原因。
全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共四章。
第一章主要描述小学堂的创办背景、设置措施以及在地方上的推行情况。笔
者认为在学堂创办过程中,旧有教育机构的转型直接奠定了新式学堂的布局,但
由于科举废除后,各地办学自主性加强,其结果一方面使学堂得以快速发展、地
位得以稳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公平失衡,
特别是高等小学堂设立不足,致使广大学子难以为社会所吸纳,大量初等小学毕
业生滞留在社会上,从而使学子向社会上层流动受到影响,也使得清政府的社会
整合能力降低。
第二章主要对学堂的经费筹措及社会反应做出评述。笔者认为“就地筹款”
政策及筹款方式的选择是引起民众对学堂反弹的主要原因,而“就地筹款”政策
得以强化,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公立、私立学堂相较于官立学堂占据大多数,筹款
涉及面转向民众,特别是1907年后期,学部规定小学堂经费由地方筹措,几乎
将兴办小学堂责任丢给地方,导致“就地筹款”政策伴随学堂向基层推行有强化
和扩张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为推动民间兴学,扩大了兴学员绅的权力,
致使“筹款权”呈现日益分散化和逐步下移的态势,其结果不仅导致民众对学堂
产生隔膜,更致使毁学事件频繁,限制了学堂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则以小学堂师资及教员待遇情况为切入点,探讨其对教学活动的影
响。由于学堂扩张的加速及此前没有完整的师资培训制度,特别是 1905年在没
有相应配套改革的情况下将科举制骤然废除,结果导致小学堂成为当时教育诉求
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非师范毕业生充斥教员队伍,致使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伴随师范学堂的广泛建立,这一情况略有缓解,但教员整体素质仍不理想。在教
员待遇方面,无论在工资待遇方面,还是社会地位方面,待遇都有所降低,这些
因素也限制了学堂的发展。
第四章主要通过对课程设置及教科书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课程设置
不完备、教科书内容多元、无序,甚至杂乱无章等因素不仅使实际的教学效果受
到影响,而且使清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减弱,从而导致学堂教育的主观意图与实
际效果产生严重背离。
关键词:清末,新式小学堂,变迁
ABSTRACT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of the
reform in the Late Ch’ing period. This thesis studies on the reform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which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reform at that tim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setting up conditions, the funds and teachers,
the contents of thetextbooks andthe curriculum settings, so as to probe into the
dis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beginning of a modern new education in
China,to analyze people’s reaction to the new schools in the turning period,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Ch’ing government, and the variations and disjoints in the
process of drawing out a policy. From above, the real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th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中数学《平面向量与复数》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 VIP
-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详解及测试题(含答案).doc VIP
- 夏普 DX-2008UC 2508NC 彩色复印机 维修手册.pdf VIP
- GMP与无菌操作相关要求知识培训.docx VIP
- 夏普 MX C5081D C6081D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第五代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编制指导意见(5G补充定额).docx VIP
- 夏普 MX M850 M950 M1100 黑白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夏普 MX363 453 503 4528 维修手册.pdf VIP
- 标准图集-14J938-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pdf VIP
- 夏普 MX-2600N 3100N 2601N 3101N 4101N 5001N彩色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