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诗歌2 【略读】《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诗歌2 【略读】《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望海潮 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①都会,钱塘②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③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④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⑤叠山献⑥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⑦。千骑拥高牙⑧,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⑨将好景,归去凤池⑩夸。 【简介】 《望海潮》,词牌名。杨涅《古今词话》载,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之交,后何官杭州,门禁森严,永不得见。遂于中秋夜使歌妓楚楚唱此词于何前,何遂迎永入内。双调,一百零七字,平韵。 【注解】 ①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②钱塘:指杭州。 ③参差:这里为大约之义。 ④天堑:原意为天然深沟,这里借指钱塘江。 ⑤重湖: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里湖与外湖两重湖。 ⑥叠山献:山献,山峰。一说小山。叠:这里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⑦莲娃:采莲姑娘。 ⑧牙:牙旗的省称。牙旗,以象牙为饰的大旗,将军之旗。 ⑨图:画成图本。 ⑩凤池:即凤凰池,本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指代朝廷。 【故事】 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从家乡福建崇安到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写来赠送他的。词中描写了杭州城景象和西湖的风光,表达了赞美之情。画面生动,感情热烈。 东南一带形势繁盛,是三吴的重要都市,杭州自古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杨柳,似画的小桥,飘飘风动的窗帘,碧绿青翠的门幕,大约有十万人家!钱塘江堤,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好像云雾缭绕堤岸。发怒的波涛卷些霜雪一样洁白的浪花,钱塘江浩浩荡荡,无际无涯。城市里摆列着珍珠宝石,家户中布满了绫罗绸缎,好像在竞赛着谁最富豪谁最奢华。 重重西湖,叠叠山岭,清秀而又美好。山上有三秋桂树,湖里有十里荷花。白天,羌笛吹弄着晴光,晚上菱歌泛洒在夜空,垂钓的老翁嬉笑着,采菱姑娘也唱着欢歌。千骑拥戴着将军的大旗,带着醉意听这箫鼓之声,吟诵晚烟朝霞。他日何不将这好景画成图本献给朝廷,升入朝中后再受到朝廷夸奖。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此题考查仿写句式,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析】 做这类题,应先弄清例句的句式、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等,再调用知识储备仿写句子。本题所给例句的句式是“平凡是……孕育着……只要你肯……”,一组句子都围绕“平凡”来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因此,另写的三句话也要围绕同一话题,构成一组排比句。 【答案】 示例:平凡是阳光,孕育着温暖,只要你肯奉献;平凡是花朵,孕育着芬芳,只要你肯绽放;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 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的内容。 2.走近作者 (1)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诗论家、学者。名亦多,字三友,号友山,家族排行家骅。后改名多,笔名一多。湖北浠水人。1912年进北京清华学校,为清华文学社成员。“五四”时期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此期常在《清华周刊》发表诗歌。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罗拉大学学美术,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与徐志摩等在《晨报》主办《诗镌》。1927年任武汉北伐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 1928年参加新月社,与徐志摩等人编《新月》月刊和《诗》月刊。后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2年秋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开始和朱自清同事论学。抗战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日本投降后任中国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云南支部宣传委员,《民主周刊》社社长,1946年7月15日发表《最后一次演讲》,当晚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及《闻一多选集》等。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主要诗学论著有《闻一多论新诗》《冬夜评论》《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之地方色彩》《时代的鼓手》《诗人的蛮横》《诗的格律》《律诗的研究》等数十篇,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 (2)刘半农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