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pdfVIP

抗战时期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 24 卷 第 3 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 o.l 24 N o. 3 ( ) 2004 年 5 月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 niversity fo r N ationalities 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 ay 2004 抗战时期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 陈 理 ( 中央民族大学 校办, 北京 100081) 摘 要: 抗战时期, 随着沿海与内地大批高校和有关文化机构的西迁, 同时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推进边疆 少数民族教育的举措, 处在抗战大后方的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但由于国民政府在 推行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方法方面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等诸多问题, 导致其预设的目标未有也不可能完全实现。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部; 少数民族; 文化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 269. 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672- 433 (2004) K A X 一 沙合组临时大学, 后又迁到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 日战争以前, 全国各类高校共有 108 所, 其中 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与北平师范大学迁到陕西合组 绝大多数分布在京城和沿海沿江地区, 尤其集中于 西安临时大学, 后易名西北联合大学; 中央大学、复 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 边远省区如热、察、 旦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金陵大学等 31 所高校 [ 1 ] 绥、青、康、藏、宁夏等省, 竟无一校。 像图书馆、博 迁到四川各地; 浙江大学先迁至浙江天 目山, 后迁至 物馆、文物保护所等社会文化机构的布局亦复如此。 江西吉安、泰和, 再迁至广西, 最后迁到贵州遵义。 抗 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年, 全国高校即有 91 所遭敌 1940 年后, 英美与 日本的矛盾 日趋紧张, 上海租界 破坏, 遭严重破坏而停办的有 25 所, 全部受破坏的 形势 日益恶化, 特别是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2 ] 计有 10 所。 至于图书馆、博物馆等有关文化科研 香港沦陷, 华南各地岌岌可危, 原迁至上海英美租界 机构所遭受的损失则更难以精确地统计。在中国文 及华东、华南各地山区的高校又相继向西南各地续 化教育事业面临存毁危机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匆忙 迁, 如上海交通大学、沪江大学等从上海租界迁到了 下令沿海各高校和文化机构西迁。教育部指示平、 重庆; 滞留北平的燕京大学迁至成都; 原迁到昆明的 津、沪、宁等地的一些重要高校“量予迁移”。1938 上海医学院、北平艺专、同济大学等因缅甸战况紧 年, 国民政府成立“全国战时教育协会”, 负责全国各 张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