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摘 要
本论文对长穗桑(叶)及小叶榕(气生根)两种桑科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利用多种层析手段从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68 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学方法鉴定
了其中 60 个化合物的结构,3 个为新化合物;本论文发现 4 ´-OH 黄烷糖苷化合物可在溶液
中发生自动相互转化的现象,我们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一、长穗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桑叶为桑科 (Morus)桑属植物的干燥叶,我国为其主产地,除白桑 (Morus alba L.)
外还有长穗桑 (Morus wittiorum Handel-Mazzetti) 、华桑 (Morus cathayana Hemsl.) 、鲁桑
(Morus multicaulis Perr.)等十余个品种。桑叶具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之功效。我国古代医药
典籍中记载桑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中的多羟基生物碱、黄酮、多糖
等成分均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对白桑 (Morus alba L.)和山桑 (M.
bombycis Koidz.) 的叶及根皮的水溶性成份研究中发现了多种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药理
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抑制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德国拜尔制药公司以从白桑中
发现的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 1-脱氧野尻霉素 (1-deoxynojirimycin)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
修饰合成并发展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米格列醇和乙格列酯。因此,继续从桑
叶中寻找新的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对桑叶资源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多种柱层析手段,从长穗桑叶中分离得到 36 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 32 个化合物
的结构,分别为(2S)-7-hydroxyl-8-hydroxyethyl-4-methoxylflavan-2-O-β-D-glucopyranoside
(MW-1) ,(2S)-7-methoxyl-8-hydroxyethyl-4-hydroxylflavan-2-O-β-D-glucopyranoside (MW-
2) ,(2R)-7-methoxyl-8-hydroxyethyl-4-hydroxylflavan-2-O-β-D-glucopyranoside (MW-3) ,l-
脱氧野尻霉素 (MW-4) ,fagomine (MW-5) ,4-O-β-D- glucopyranosyl- fagomine (MW-6) ,l-
脱氧野尻霉素 2-O-α-D-半乳糖苷 (MW-7) ,咖啡酸甲酯 (MW-8) ,7-羟基香豆素 (MW-9) ,
马栗树皮素 (MW-10) ,莨菪亭 (MW-11) ,马栗树皮素-7-O-β-D-葡萄糖苷 (MW-12) ,东莨
菪苷 (MW-13) ,芹菜素 (MW-14) ,木犀草素 (MW-15) ,芹菜素-7-O-β-D- 葡萄糖苷
(MW-16)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 (MW-17) ,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 (MW-18) ,
槲皮素 (MW-19) ,芦丁(MW-20) ,槲皮素-3-O-麦芽糖苷(MW-21) ,槲皮素-3-O-β-D-新橙
皮糖苷 (MW-22) ,moracin D (MW-23) ,moracin C (MW-24) ,benzyl β-glucopyranoside
(MW-25) ,icariside D (MW-26) ,(6R,3E)-1-hydroxylinalool-6-O-β-D- glucopyranoside (MW-
27) ,(6S,3E)-1-hydroxylinalool-6-O-β-D-glucopyranoside (MW-28) ,betulalbuside A (MW-29) ,
II
(6S,9R)-roseoside (MW-30) ,bridelionoside C (MW-31) ,及 icariside B (MW-32) 。其中化合
1
物 MW- 1~MW-3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MW-8~MW-22 及 MW-25~MW-32 为首次从该植
物中分离得到。此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