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卷第2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V01.26No.2
111111望 』竺坠翌堂堂圣鱼当i璺望g婴型坐』坠尘堡堡生L——————————』竺竺::!竺
庄子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孙敏明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文章以当代生态哲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智慧,具体讨论了
三方面的问题:一、生态哲学的思想基础:顺道安道;二、生态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无为;三、生态哲学的理想境
界:以人合天。以期对今天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有所启示,也希望能为中西生态思想智慧的交流和对话提供经典
文本。
关键词:庄子生态哲学;顺道安道;自然无为;以人合天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13)02—0055—05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然而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问题日益
突显,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物种灭绝、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等问题日益尖锐。这让我们重新反思
人类的生存状态、自然的生存状态及两者的关系,对长期以来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产生质疑。生态伦理
学的创始人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说:“我们的人性并非在我们自身内部,而是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对话中,我
们的完整性是通过与作为我们的敌手兼伙伴的环境的互动而获得的,因而有赖于也保有其完整性。”【·】美
国著名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彻尔·卡逊认为现今生态平衡受到深层破坏,反映出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和骄
傲自大的心理,如果人们依然抱有这种征服心理,那么就会造成地球的悲剧,她指出人类不能再继续扩张
盲目的征服精神,应该用一种伦理的态度来对待自然,“‘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
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2l
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现代人又重新寻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方面西方人已经关注并认识
到东方古人特有的思想和智慧,“西方也在通过科学而发展一种自然观,它与数千年之前伟大的亚洲文明
靠直觉和思维所达到的那个自然观不再相距甚远。”【3】中国的道家、儒家、佛家都有关于生态哲学和生态智
慧的丰富论述,而更为集中地体现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之中,这一点已经得到西方不少学者的肯
定,如澳大利亚的环境哲学家西尔万和贝内特认为:“道家思想是一种生态学的取向,其中蕴涵着深层的
生态意识,它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问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当代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来审视和发掘庄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
态智慧,以期对今天的生态哲学思想有所启示,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提供素材。
1 思想基础:顺道安道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都推崇道,以道为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然而对于道的内涵的理解又有着很大
的差异。这点已为不少学者指出,如陈鼓应说:“老子的道本体论与宇宙论的意味较浓,而庄子则将它转化
而为心灵的境界。”151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的运动变化产生了天地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收稿El期:2013—03—03
作者简介:孙敏明(1977一),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美学。
55
万方数据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响庄子对于道的本体的特征也有说明,如《大宗师》中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171这里庄
子所述说的道的特点是对老子道的继承,如道是实体性的,道是自足圆满而独立存在的,道产生天地万
物,道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永恒的等等。然而《庄子》书中尤其被公认为是庄子本人写的内七篇,对于道
的上述本体特征的描写很少,因为庄子的兴趣不在于论述客观性的道。而在于从主体性方面把握人和道
的关系。在庄子看来,如果一个人要认识并体验道,那么他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吾丧我”,也就是从“小我”
中解脱提升出来,从而达到一个“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