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0卷,第6期 光谱实验室 V01.30,No.6
201 ChineseJournal
3年11月 of November,2013
SpectroscopyLaboratory
青铜器有害锈变温XRD及热分析①
张碧健②秦颍 曼德付4李世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市金寨路96号230026)
n(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北京市丰台区石榴薤西街248号100079)
摘要根除或有效控制氯化亚铜(CuCI)是青铜器保护的关键技术。根据铜的氯化物在一定温度下
易分解或挥发这一性质,本文利用热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XRD)手段,对CuCI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大气环境中加热到420430oc熔融后易挥发,实验结果将为寻找通过局部加热消除青铜基体内有害锈
“病灶体”的合适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铜器;氯化亚铜;X一射线衍射;热分析
中圈分类号:043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138(2013)06—2775—04
1 引言
常见的表面氧化物腐蚀层是古代青铜器庄严古朴、年代久远的象征,由于一般不会造成进一步
的破坏,通常予以保留;还有一类锈蚀物极不稳定,会使器物表面铜质膨胀,而且容易扩散蔓延,致
使器物畸形,严重时整个器物粉化,直至完全毁坏,这就是“粉状锈”,又称有害锈,主要是
Cu。Cl(0H)。及CuCl等铜的氯化物,应及时予以清除。
国内外学者对青铜器“粉状锈”生成机理、结构构造做了大量研究工作Ⅱ-4],根植于基体内部腐
蚀坑或沟槽内的CuCl是诱发这种有害锈的根源。对“粉状锈”的活性病灶进行处理,才是控制“粉状
锈”产生的有效方法[5]。
目前,青铜器有害锈的去除方法有很多,但都有其局限性。化学清洗及置换具有一定不可逆性,
有些也与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相悖。而传统的机械清洗只达到基体表面,无法根除内部的“病灶”
体,故国内外有学者尝试将激光、等离子体、高压放电等技术用于清除青铜器有害锈[6-8],但争议一
直比较大,焦点问题是这些仪器相关能量参数的选择若不当,可能会对青铜文物本体造成一定伤
害。我们注意到,在讨论热物理或热化学方法清除有害锈问题时,几乎没人考虑要清除的对象本身
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便为研究局部加热技术,消除青铜基体内有害锈“病灶体”的方法提供依
据。
①国家文物局2011年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资助项目资助
②联系人,电话:(0551E—mail:yingqin@tlStc.edu.cn
作者简介:张碧健(1985一),男,安徽省定远县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研究.
收稿日期:2013—05—15;接受日期:2013—05—24
万方数据
光谱实验室 第30卷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CuCl是光敏材料,又易发生水解作用,青铜块表面培养的腐蚀产物中都会有氯铜矿
相。对在青铜表面培养的氯铜矿(如图2)一并进行加热XRD分析。
2000 35
j25
罨1000 魁
鹱
嘣
☆ 怒15
犯
盎
0
2卵 2卵
图1 CuCI粉末25。CXRD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