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拓展内销市场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doc

基于拓展内销市场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基于拓展内销市场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市场态势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又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外销企业试图扩展内销市场,但迎面而来的是国内的信用风险问题。如何防范和减少企业的信用风险,提高资金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回收率,降低管理成本,已成为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企业扩展内销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信用风险的成因、对策、管理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和透彻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此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就存在着差异性。 1 风险的定义 关于信用风险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爽(2009)的论述:“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合约一方未履行合约订立的义务而导致债权人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款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有很多类型,而我此次着重研究的是企业的营销信用风险。张健、曹玲、张宇鑫等(2002).1国外对信用的认识研究 在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信用管理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企业将缺少足够的竞争力,最后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Arrow(1974)认为信誉是一种商品,具有真正的实际的经济价值。Sauermann等人(1978)指出,信誉与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英籍美国学者查尔斯双普顿和阿尔方斯.特龙佩纳通过调查指出,绝大部分的企业经理人都已经认识到,企业失信行为导致了企业成本的增加。Kreps(1984)认为在市场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买卖主体声誉的损坏有损今后的利益(转引自李爽,2009)。 2.2国外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分析 西方学界和业界对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和计量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并且一些成果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成果主要包括传统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智能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等多类分析技术与方法。1973年Black和Scholes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637-659)1974年Merton发表了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Journal of Finance,1974:449-470) 一文,这两篇论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是许多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Black-Scholes-Merton(BSM)系列定价模型表明一家公司的破产概率取决于公司资产相对于其短期负债时的初始市场价值和资产市价的波动率,当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其短期负债价值,该公司实质上己经破产。Kreps,Milgrom,roberts和Wilson(1982)KMRW模型),通过将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复博弈证明了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支付函数或战略空间的不完全信息对均衡结果有重要影响(转引自李爽,2009)。近期,国外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混合度量模型和集成度量模型上,AlexanderJ.McNeil(2007)运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线性混合模型对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Lean Yu(2008)运用多阶段神经网络集成模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进行评估;Eliana Angelini(2008)运用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研究等(转引自李爽,2009)。Amit Chatterjee 和David Milam(2008)运用(LOB)的工具,以战略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法调整有效的风险监督企业战略制度化策略设置业务流程控制.1 国内企业信用风险成因研究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虽然至今已有20余年的时间,却仍未能形成真正的商业信用环境。国内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的信用风险的成因,想从源头找问题。林健(2003)研究认为目前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主要有:(1)债权保障制度不够完善;(2)企业忽略信用管理 ,无法判断客户信用状况;(3)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4)三角债。石晓军(2003)认为产权、信息不对称和预期是我国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历史因素、转轨经济也与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于研(2004)从分析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入手,阐述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管理原则和制约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因素。杨天宇(2006)认为在理性人假设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的失信行为是在既定偏好、既定制度约束下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3.2国内相关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我国对信用风险度量、管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年代末期。目前国内对有关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陈静(1999)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