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开题报告.docVIP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开题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高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俨然成为国名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2008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这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迈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新阶段。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高潮迭起,也纷纷引起了广大经济学家的研究。但就目前看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梁爽(1997)等专家认为资产是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包括人的资源、财的资源和资源。所以,资产重组就是对“经济资源的改组”,是对资源的重新组合,包括对人的重新组合,对财的重新组合和对物的重新组合。和Rubaek(1983)在总结13篇研究文献的成果后指出,成功的兼并会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约20%的超常收益,而成功的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的收益则达到30%。G.A.Jarrel和A.B.Poulsen(1989)对1963一1986年期间526次企业收购事件进行研究后,提出企业收购中目标企业股东的超常收益为29%,而收购企业的股东则为1%。Schwert(1996)研究1975一1991年间1814个并购事件后得出,事件窗口内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CAAR为35%。这些研究证明了成功的并购活动会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正的累计超常收益。 财务分析法下:Heafy,PalePu,Rubaek(1992)研究了1979~1984年间美国50家最大的并购案,发现行业调整后的公司资产回报率明显提高,这种提高是源于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Agrawal,Jaffe,Mandelker(1992)则发现市场调整后的公司业绩不升反降,Magenheim and Mueller(1988)的配对检验结果发现公司重组后的业绩有所下降。然而,Bradley and Jarrel(1988)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马根哈姆等的样本,却没有得出公司业绩下滑的结果。在亚洲,Pettway和yamada(1986)证实了在日本的股权收购中,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了明显的收益而收购公司的股东没有获得收益。 [1]李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7. [2]邵建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3]赵宇佳.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梁爽等.对我国企业合并方法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1997(37). [5]谢跃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08. [6]张新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日?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3(45). [9]崔学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0]孙逊.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 [11]王亚宁.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12]李善民,李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812). [3]陆国庆.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重组类型的绩效比较[J].财经科学,200808 [14]Magenheim, E. and Mueller,D.C. Are Acquiring Firm Shareholders Better Off after an Acquisition?[M]. La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15]Hasbrouck, Jo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keover targets: Q and other measures[J].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1985(9). [16]Weston, J.F., Chung, K.S., and Siu,J.A. Takeovers, Restructur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M]. Landon: Prentice Hall, 1998. [17]Jensen and Ruback.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1983(8). [18]G.A.Jarrel and A.B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