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理学研究略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秉文理学研 究略论 刘 辉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摘要:赵秉文被誉为 “儒之正理”之主,是金代理学研究水平的最高代表。他的道论、大中说、诚说 都颇具特色,表现出了尊崇周程二夫子、归本伊洛,倡导 “无我”学风、三教兼修而又终身致力于分殊儒 释道异同的学术特征,为接续理学在金统治北方地区的命脉,推动理学在金统治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突 出贡献,为元代儒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赵秉文;“儒之正理”之主;大中说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09)12—0019—05 1290年代南宋理学著述大量传人金统治地区,受到金代儒家学者的关注。尤其是金泰和二年 (1202) “更定德运为土”,在政治上发生了由承辽绍唐到崇宋的转变,其学术思想也由宗唐转为宗 宋,金代理学研究正式得到官方认可,由潜态转变为显态存在,形成了一股理学研究热潮 ,金代儒学 由此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赵秉文是金代理学研究水平的最高代 表,曾先后仕五朝,主盟文坛多年,无论在金朝政界还是学术界都有崇高的威望,被誉为 “儒之正 理”之主。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赵秉文理学研究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就是对金代儒学尤其是理学研 究的整体定位。所以,准确阐释赵秉文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其理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并给予其正 确评价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一 、 理学思想主要内容 金代儒家学者的绝大多数著述皆散佚了。目前赵秉文的存世著述有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和 《道德真经集解》。就存世著述而言,在金代的儒家学者中,赵秉文的理学研究显然是最为深入的。 他对理学诸多概念范畴的阐释都比较独到,今择其比较有代表性的道论、大中说、诚说略作介绍。 1.道论 赵秉文认为 “道”是一种绝对的精神实体,更应该切近人伦 日用。 其一,“道”有体用之分,无内外之别,不可以内外言之。他说 “言内外者,人情之私也”。道是 “无彼无此,无小无大,备万物,通百氏”,人人皆可得之,所以 “圣人不私道,道私圣人乎哉。”① 其 二, “道”非太高难行之道。赵秉文提出,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 “大经”,人生在世,一时 一 刻也无法脱离它们而存在,所谓 “可离非道也”。真正的道都是切近于 日用人伦,而不是 “清虚寂 灭”、 “太高难行”之道。其三,道之所以行之者,诚也。赵秉文认为 “道”通过 “诚”实现, “诚” 的践履包括 “养夫诚”与 “学夫诚”两个层面,即内求心性之涵养,外求格物以致知,内外双修,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08BZX042);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2007153)。 作者简介:刘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学博士, 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① 赵秉文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 1 《原教》,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 1页。 社会科学战线 ·2009年第 12期 ·中国哲学 互不偏废,才是得道的根本途径。其四,“道之所在,直之所在也”。赵秉文提出, “人之心莫不好直 而恶曲,其反是者,有物敝焉尔。”他将 “直”分为四种情况: “直之名一,其别有四,有直而陷于 曲者,有曲以全其直者,有直而过于直者,有直以遂其直者。”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有 “不离其 道”,才能 “直”得其所。所谓 “所贵君子者,动静语默,不离其道也”。① 2.大 申说 重视中说是金代儒学的特色,赵秉文中说的特点在于他提出了 “大中说”。赵秉文说佛教和道家 所说的中 “非吾圣人所谓大中之道也”。 “其所谓大中之道者何也?天道也,既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孑L 之道也。书日执厥中, 《易传》日易有太极,极,中也。”关于 “大中”之道的形成,他提出, “自尧 舜禹相授受,以精一大中之道,历六七圣人,至孔子而大备”。关于 “大中”之内涵,他是这样阐述 的。首先,大中乃人性所固有。所谓 “及其发于人伦事物之间,喜无过喜,喜所当喜,怒无过怒, 怒所当怒,只是循其性固有之中也”。其次,大中是天下正理。 “

文档评论(0)

8号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