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1 卷第 1 期 ( ) Vol. 21 No. 1
河池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年 3 月 ( ) Mar. 2001
JOURNAL OF HECHI TEACHERS’COLL EGE SOCLAL SCIENCES EDITION
河池文化现象成因简析
朱发生
( 中共河池地委 广西河池 547000)
【摘 要】 厚重的文化底蕴 , 良好的文化氛围,榜样力量的激励 ,是河池文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河池文化现象 桂西北作家群 形成原因
( )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765 2001 01 - 0004 - 04
民族风情斑斓多姿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桂西北 ,孕育了众多在全国知名的现当代作家。他们从这方壮丽
的山川中迈向文坛 ,不断地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就河池地区来说 ,左联作家周钢鸣开河池现代文
学风气之先 ,继之先后涌现了曾敏之、刘名涛、包玉堂、潘琦、蓝怀昌、饶韬、韦照斌、聂震宁、宋安群、蓝阳春、蓝
汉东、常剑钧、东西、鬼子、凡一平、杨克等一代又一代的文坛娇子 ,近两年与区党委宣传部签约的作家中 ,又有
韦俊海、黄土路、潘红日等。尽管河池地区是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 ,却出现了令世人瞩目的“桂西北作家群”。
笔者认为 ,之所以出现这种“河池文化现象”,原因主要有三 :
一、河池地区文化底蕴厚重
( )
一 丰富的民族文化
河池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境内的壮、汉、瑶、苗、侗、水、仫佬、毛南等 10 余个民族 ,每一个民族所
表现于饮食起居、经济生产、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心理状态 ,不仅表现出各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经济、文化水平 ,
还折射出这个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子。就整个广西来说 , 民族文化的主体是以壮族为主的文化。在河池 ,除
了壮族文化 ,瑶族文化、仫佬族文化和毛南族文化所体现出的独特性、丰富性等特点 ,是其他地区无可企及的。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只有自己的语言 ,河池地区的布努瑶等瑶族支系 ,创造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继承本民族的
历史和文化 ,这就是“叙密”,即口头叙述“密洛陀”。“密洛陀”是瑶族的一部口传创世史诗 , 内容纷繁,洋洋数十
万言 ,流传于河池地区的都安、巴马、大化、南丹等县市。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蒙通顺、蒙冠雄等自 50 年代以
来 ,深入千山万 的瑶族民间搜集 ,最后翻译整理出 11000 行 55 万字的《密洛陀》。这一长篇史诗讴歌了以人
类始祖母密洛陀为首的远古人类群体 ,在那个久远时代中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的真善美。这
部瑶族的神话史诗 , 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闪耀着民族的光彩,堪与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的藏族《格萨尔
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格孜族《玛纳斯》媲美 ,成为人类文化共同的珍贵遗产。
在古老、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孕育下 , 民族文学也应运而生 ,并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歌谣、神话故事、
民间传说等以不同的方式在各个民族间产生、流传和完善 ,描绘各民族多侧面的生活场景和多色彩的生活画
卷。就如仫佬族文学 ,其远古、中古、近古、近现代的文学主要是代代口语传承的民族文学 ,有反映远古母系社
会独尊女神的《婆王神话》、远古血缘婚的《伏羲兄妹的传说》等 ,有反映仫佬人艰苦奋斗立于民族之林的《垦山
王》、《罗义射狮》等 ,有反映仫佬人在近现代社会与官府、地主、奸商、恶棍智斗的《潘曼的故事》等 ,还有善用形
象化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抒唱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民歌。这些既丰富了仫佬族文学的内容 ,也为仫佬族文学的
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收稿日期 : 2000 - 12 - 08
作者简介 : 朱发生 ,男 ,中共河池地委宣传部长。
4
( )
二 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