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相关考点综合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竺 jj 口 张从福 有关以生态学知识为背景的试题,通常整合许 多社会和科技热点问题 ,特将关于这部分内容 的考 (4)在第一至第三年优势种群和第五至第八年 点综合分析如下。 优势种群分别是 , 造成这种 变 一 、 关于生物群落特征与群落演替的综合题型 化的内在 因素是 “生物群落演替”属于理解水平 的内容 ,通常与 解析 由题干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① 对某草 物种之间的关系和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联系起来 , 原群落中甲、乙两种群的密度调查;② 甲、乙两种群 涉及的计算通常是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来统计种 的第一、二、三、五、八年的调查结果统计。解答本题 群数量,同时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群落的演替存在着 时应首先结合图表分析 ,明确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 联系。首先,对于种群的数量变化 :① 要注意根据 系,再结合群落演替的特点,对每题做出解答。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弄清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然 答案 (1)竞争 种 内斗争、捕食、寄生 后再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② 要了解样方 (2)以甲种群为食 的生物数量 的减少甚至绝灭 法的取样要求和种群数量的统计方法等,注意结果 (3)消失 物种组成 演替 (4)甲种群、乙种群 应是每个样方 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 。其次,在解答 甲种群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而乙种群对该环 群落演替的问题时,要注意种群变化的特点,了解群 境适应性越来越强。 落变化时体现着种群的变化。 二、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综合题型 例 1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草原群落 本考点的题型通常整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 中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 ,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解题时应该注意:(1)依据 同化作用的类型准确判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五年 第八年 断生态系统的成分;(2)对于食物链未明确的营养 精群f口、 4490 4120 3889 67 lO 关系,一定要先准确地构建出食物链 (网),然后再分 乙种群 /只 O 12O 280 3211 4553 析求值 。 请根据 以上调查数据回答 问题 : 考生经常容易误判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在判 (1)甲、乙种群之间存在 关 系,可能是 断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依其营养功能,结合代谢类 导致 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 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 型进行判断。生产者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 度变化的其他生物 因素可能还有 是指 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 (至少说两点)。 作用的细菌以及光合细菌。消费者将有机物转变成 (2)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绝灭的情况,对 自身的有机物,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将有机物 群落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物质循环,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 (3)从 甲、乙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 明在群落 细菌、真菌以及蚯蚓等动物。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 的发展过程 中,一些种群 了,而另一些种 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所;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 群兴起 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 — 都发 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 生了变化 ,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 ,这就称为群落 成无机物。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 中连接生物 2009年第2期 责编/高 俣 邮箱/xgkshengwu@l26corn 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 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