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 刘云虹 南京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 Meaning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摘 要:本文在对翻译批评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翻译批评应当切实关注意义这一翻译的核心问题,从翻译的本质中探寻自身理论建构的可靠途径。非理性的、拘泥于“技”的层面的批评不仅阻碍着翻译及翻译理论的发展,更使翻译批评自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受到质疑。本文借助语言哲学、现代解释学及文学批评的观点和理论,论述对意义问题的关注为翻译批评研究带来的重要启示,并由此探讨翻译批评研究的可能途径——解释学途径,指出文学翻译批评,作为一种参与对话的对话,在其方法论研究之外更应具有一种历史的、开放的与自省的精神。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ion criticism should give attention to meaning – the core of translation and build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from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The irrational criticism which is limited to skills not only intercepts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but makes the rationalism and validity of translation itself questionable. Based on the viewpoints and theories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modern hermeneutic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mportance and theoretical meaning of the discussion of meaning, discusses the possible approach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study – the hermeneutic approach, and points out that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as a kind of dialogue, should have a historical, open and introspective spirit besides its methodology study. 关键词:意义;理解;解释学;翻译批评 Key words:meaning;understanding;hermeneutic;translation criticism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之一,翻译是任何社会都必不可少的,而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批评,有翻译就必然有翻译批评。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1:4]。然而,翻译批评研究一直是翻译学的一个薄弱环节。罗兰·巴特在《写下阅读》中把批评分为两类,认为批评的功能通常像“显微镜”或“望远镜”,并声明自己“避免使用这两种工具”[2:961]。虽然罗兰·巴特针对的是文学批评,但在翻译批评中却同样表现出类似的两种不良倾向——“文本比较批评”(显微镜式)和“印象主义批评”(望远镜式),前者局限于对文本的正误性评判,旨在挑出译文的错误、不足并由此对译者的技能提出质疑,后者则仅凭批评者的主观印象随意对译文的“好”与“坏”做出结论。 造成翻译批评目前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翻译批评长期处于非理性状态、拘泥于“技”的层面,无法摆脱诸如形与神、直译与意译、忠实与叛逆、归化与异化等种种经验主义的对立与矛盾。蒂博代就19世纪以前的文学批评状况曾感叹:“有很多批评文章,却没有真正的批评”[3:7],而翻译批评似乎也陷入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如何才能使翻译批评成为一种“大写的批评”,真正肩负起对翻译实践的监督、指导和促进作用,这是翻译界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与其困扰于对标准和方法的无止尽的争论,翻译批评有理由也有必要首先回归翻译的本质,从对翻译本质的探寻中澄清翻译批评的目的和原则究竟是什么。因为,翻译批评不仅是一种方法,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