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壳运动与地震
2009年6月 第2期(总第92期)
专题综述 重大工程地震安全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1
动态报导 预报1975年海城地震(节选) 6
意地震学家是正确预测了地震还是幸运猜中 11
地震预测: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后之科学调查——一次看似成功的预测 12
附: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序列表 14
信息汇编 欧洲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发射升空 15
日本利用μ介子射线给火山做透视 17
科学家测绘南极冰下的山脉地形图 17
中国地震局科技委组织召开汶川地震一周年地震科学研究进展交流研讨会 18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19
地震预报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19
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管理会议在京召开 20
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自3月1日开始实施 21
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21
专题文献索引 中、外文期刊专题文献题录 22
译 文 未来东海地震凹凸体的推定 31
1995年4月18日骏河湾北部地震(M4.9)——板间地震还是海洋板块板内地震 32
局所消息 陈建民同志到湖北省地震局调研防震减灾工作 34
张友民同志赴湖北省地震局调研检查工作 35
姚运生同志部署推进《防震减灾法》的贯彻实施 36
湖北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成立 37
我所两项科技部公益研究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37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的15篇论文获湖北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37
湖北十堰中小学增设地震逃生演练课程 38
主编:郭唐永 副主编:饶扬誉 责任编辑:饶扬誉 贾冬青 编辑:林丽萍 孟 慧
专题综述
重大工程地震安全预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杨博雄 项大鹏 陈志高 欧同庚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 430071)
1 前言
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我国,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我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仅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就发生了两次,如2001年11月14日的新疆昆仑山口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其中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让地震研究重新成为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第十八条规定,水库、油田、核电站等重大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监测设施,其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同时,在我国《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发展战略中对于加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示范力度就明确要求:建设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提供实时地震信息服务;选择若干城市燃气供气系统、供电系统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城际高速铁路等,实施具有专业地震监测的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示范工程,并逐步推广;制订有关法规和标准,填补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法规和标准方面的空白。
2 国际重大工程地震安全监测预警的发展与应用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地震灾害严重、地震研究先进的国家相继开展了以国家计划为指导的地震预测研究。各国在地震活动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面,在地震和地壳构造的调查和地震前兆观测、以及在地震孕育、发生的机理研究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科学认识。但从总体上看,科学进展与实现地震预测的科学目标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一般来说,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破裂断层50km至200km的范围有效。对于50km以内的地区,即使发出预警可能也来不及反应;而对于200km以外的地区,地震产生的破坏可能又不严重,没有必要发出预警。下面以核电站、高速铁路等为例,介绍各国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地震监测预警应用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自从人类利用核能进行电力生产应用开始,地震活动和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关系就一直是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东京城外核反应堆和福井县美滨核电站以及韩国月城核电站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核泄漏事故,都警世人们对反应堆应该发展适当的健康监测技术。目前国际上对核电地震安全监测研究时间比较早且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当属美国,由于技术上尚不能定量地分析和解释(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当地和远处地震活动对核电站连续运行和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这就妨碍地震观测仪器达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