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典文
水月镜花:中国古代诗学的诗性特征
周艳丽
(湖北 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 :“水月镜花 ”原是佛经用来比喻诸法虚妄、无 自性、无 传统道家思想的基础上 。把初唐以来的 诗‘境 ’论 。推 向了更为圆
实体、万事 皆空的佛法大意,它是虚幻蕴藉的禅境和空灵朦胧的 融、更具艺术审美意味的理论高峰。…3[1唐‘人论诗重在 境‘、情 ’,
诗境的统一 ,在 中国古代诗学的创作、文本和阐释领域产生 了深 注意到 了诗歌应有 的特殊 的审美特征。但是这只是一种外在 的
远 的影响。其本质更是一种追求生命 自由的生命美学和审美境 比附,而真正接触到诗与禅核心点的在宋代 ,宋人注重 诗‘法 ’,
界 。 他们能抓住禅之根本 悟‘’将赏诗、学诗 的内在规律相接通 .实现
关键词 :水月镜花;禅宗;境界 ;妙悟 了诗歌理论的一大跃进。”H宋人以禅喻诗的典型代表首推严羽。
中图分类号 :1206.2 文献标识码 :A 其在 《沧浪诗话》中云:“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8-0163—02 惟悟乃为当行 。乃为本色。”5[1其宗 旨就是 “妙悟”。到了明清 ,诗与
禅发展到等同的地步了.即禅境与诗境是一致的。诗与禅经过历
1水月镜花的缘起及发展演变 史文化的变化发展二者逐渐融为一体,禅境的最高形式 “水月镜
“水月镜花”起源于佛教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原本是佛 花”很 自然地渗透到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中。
经用来比喻诸法虚妄、无实体 、无 自性、万事皆空的佛法大意 ,又
作 “水中捞月”。如 《景德传灯录》卷七 :“佛性犹如水中月,可见不 2水月镜花在古代诗学中的具体表现
可取。”意思是一切 “法”(事物),都如同幻影、火光和水中的月 禅宗提倡的直觉方法和思辨方法.与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
影,并没有实体。佛教名词 “水月”就是由此被介绍到汉土的.成 有一种默契,禅宗追求的超脱、清净的精神境界与文学作品自身
为 “虚幻景象”的代称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 :“水 中映月之喻常 审美价值及读者对作品的审美价值有相通之处。 “水月镜花”就
见释书,示不可捉搦也。然而喻至道于水月,乃叹其玄妙,喻浮世 是在这种前提下对中国古代诗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于水月 ,则斥其虚妄 ,誉与毁区以剐焉。不劳广征 ,即取晋释 慧远 首先是古代文人骚客在诗歌创作态度上明显趋向于禅宗
《鸠摩罗什法师大乘大义》卷上为例 。其称 法‘身同化 ’。无四大五 “水月镜花”似的朦胧内敛 。例如李梦阳 《空同集》卷六十六 《论学
根 ,如‘镜中像 ,水中月,见如有色,而无触等 ,则非色也”.1】『钱先 下篇第六》:古诗妙在形容之耳,所谓水月镜花 ,所谓人外之人,
生是从立喻者的主观意向之差异而言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 言外之言。宋以后则直陈之矣。于是求工于字句。所谓心劳 日拙
事物 ,都好像镜子中的影像和水里的月影看得见摸不着并没有 者也。形容之妙,心了了而 口不能解,卓如跃如 ,有而无,无而有。
实体。以 《红楼梦》为例 ,此书名中的 “梦”是佛教幻化之梦——人 其意是说诗歌创作 “贵意象”。应该重在描写空灵的意象 ,而不是
世变迁 ,皆同梦幻。后面一句 “似食尽鸟投林 .落 了一片白茫茫大 粘着于历史事实和典故事类等.是 “可意会不可言传”直观体悟
地真干净”是佛教的话头,是一个偈语也是一个境界。 “水月”乃 的象喻性文本,并最终达到 “有无相生”的审美意境。唐诗在中国
是天上之月和地上之水因缘合和而生。“镜”是镜中之相,以比喻 古代是诗歌的黄金高峰,主要在于多数诗人构筑了一个雾花帘
缘生性空,而且镜中相也作镜中花,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 。遂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