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高炉炉缸内衬破损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型高炉炉缸内衬破损调查 李恒旭,赵正洪,车玉满,王宝海,王志,孙波,周哲,汪琦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 摘 要:对某厂3200m3高炉炉缸进行了破损调查,测绘了炉缸各部位炭砖剩余厚度,绘制了炉缸侵蚀轮廓图,发现了一些新的侵蚀特征,并分析了炉缸炭砖破损原因。 关 键 词:大型高炉;炉缸;破损调查 某厂3200m3高炉炉缸结构,为UCAR模压小块炭砖+陶瓷杯。炉缸采用光面冷却壁,水管规格为Φ50mm×6mm,每个铁口周围有6块异形铜冷却壁。在生产过程中,高炉顺行状态一直良好,一代炉龄平均利用系数接近2.3,综合焦比在485kg/t以下,煤比180kg/t以上。在生产5年11个月后,由于炉缸热流强度、内衬温度连续攀升,利用数学模型估算最薄内衬不足300mm。为分析炉缸侵蚀原因,利用高炉抢修之机,对高炉炉缸进行了一次破损调查。 1 高炉炉缸炉底破损形状测绘 1.1 铁口及铁口以上区域 在炉缸第5段冷却壁高度范围,砌筑22层半石墨-SiC小块炭砖,厚度745.1mm。破损调查发现,炭砖外形保持完整,没有侵蚀迹象,只有在第34号冷却壁位置,即4号铁口左上部出现1道纵向裂纹,裂纹覆盖4块炭砖,裂缝宽度3~5mm,这与使用普通大块炭砖裂纹宽度100~200mm相比,属于非常轻微的现象;陶瓷杯外表面黏结不同厚度渣皮,渣皮外表面凸凹不平。 第4段冷却壁处于铁口区域高度范围,铁口区域下沿在第3段冷却壁上部。铁口框架区域内,全部使用NMD小块炭砖。本次破损调查,对各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进行测量。其中,1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700~1200mm,最大侵蚀程度1350mm;2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900~1000mm,最大侵蚀程度1150mm;3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800~1100mm,最大侵蚀程度1250mm;4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800~900mm,最大侵蚀程度1250mm。由于铁口区域始终能够得到炮泥保护,炭砖剩余厚度基本大于700mm。第4段冷却壁非铁口区域炭砖保持完整,陶瓷杯剩余厚度大部分在200~230mm,局部保持完整。破损调查发现,在2号铁口到3号铁口之间,小块炭砖并没有形成整体,砖缝之间的部分炭素胶泥已经流失。 1.2 铁口以下区域 铁口以下区域共包含3段冷却壁,其中第1段冷却壁位于炉底第1层到第5层炭砖下部。第2段和第3段冷却壁是炭砖破损最严重区域,且主要集中在陶瓷垫之上100mm到铁口中心线以下1600mm之间,侵蚀最重高度范围900mm。在该高度范围内,非铁口区域侵蚀程度比铁口区域轻许多。 破损调查过程中,测绘各位置炭砖剩余厚度,侵蚀最严重铁口区域测试数据见表1。表1表明,第3段冷却壁下沿和第2段冷却壁上沿是侵蚀最严重的区域。其中,3号铁口最薄处炭砖剩余150mm,1号铁口最薄处炭砖剩余210mm,已达到非常严重程度。 1.3 炉底炭砖 炉底陶瓷垫共2层,每层厚度400mm。破损调查表明,炉底侵蚀线呈平锅底状,边缘并没有出现以往破损调查所发现的向下凹陷形状;上层的陶瓷垫残存厚度为300mm左右,表面沉积一层厚度不均匀凝铁层;凝铁层上表面中含有紫铜色渣铁混合物,局部陶瓷垫出现环裂,裂缝宽度最大约为50mm;炉底第5层炭砖保持完整。 1.4 炉缸侵蚀轮廓 根据破损调查,测绘炭砖剩余厚度实际数据,编制数学模型软件,用数学模型绘制铁口以下炭砖侵蚀轮廓图(如图1~4所示)。 (1)1号铁口区域。1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最薄210mm,位置在第2段冷却壁上沿,在铁口中心线以下2100mm位置。其他炭砖剩余厚度不足500mm高度范围约为900mm,在铁口中心线以下1500~2400mm。 (2)2号铁口区域。2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最薄520mm,位置在第2段冷却壁上沿,在铁口中心线以下2100mm位置。其他炭砖剩余厚度也均超过500mm。 (3)3号铁口区域。3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最薄150mm,位置在第2段冷却壁上沿,在铁口中心线以下2100mm位置。该区域炭砖侵蚀面最大,其他炭砖剩余厚度不足500mm高度范围约为1500mm,在铁口中心线以下1500~3000mm位置。 (4)4号铁口区域。4号铁口区域炭砖剩余厚度最薄490mm,位置在第2段冷却壁上沿,在铁口中心线以下2100mm。其他炭砖剩余厚度均超过500mm。 2 炉缸炭砖侵蚀特征 (1)出现大砖缝。按设计要求,小块炭砖缝隙为1.7mm,炭砖之间使用特制炭素胶泥,要求高炉开炉初期炉缸快速升温,促使小块炭砖形成整体。破损调查发现,在1~2号铁口区域中第2段冷却壁和第3段冷却壁位置存在大砖缝,并有钻铁现象,铁片厚度达46mm,在2号铁口中心线以下300mm位置环炭砖缝最大宽度可达5mm。大砖缝形成是局部陶瓷杯出现裂纹和破损后,铁水钻入陶瓷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