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 4月 语文教学通讯 Apr.,2011
第626卷 第4期 Bulletin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 Vo1.626No.4
◆文艺评论
浅议汪曾祺的晚年心态与小说创作
吴 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当汪曾祺以《异秉》开辟 自己走向事业巅峰的道路之际,他已过花甲之年。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当汪曾祺以晚年心态去面对写作时,该因素会怎样左右他的创作 ,其创作又将呈现出何种风貌。该文仅以
其小说创作为对象。对汪曾祺的晚年心态和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探微。
关键词:汪曾祺 晚年心态 小说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1)04—0089—04
作者简介:吴展 (1986一),女 ,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是在 “文革文学”的废墟上成 祺曾回答过为何总会选择家乡作为题材背景:人“到
长起来的,在大量的 “反思”、“伤痕”文学作品中,汪 晚年,思乡之情变得更为强烈。……故乡的风土人
曾祺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风貌,他以晚年 情,家乡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感人形象总是在我脑
特有的心态给浮躁的文坛带去了恬淡之风。他以一 海中浮现 ,使我产生迫切的写作欲望。”②(¨ 童年时
个长者的口吻介入文学,尤其是在小说方面,展现出 期的记忆让经历过无数坎坷的汪曾祺找到了心灵的
独有的魅力。 栖息地,他饱含深情、不厌其烦地勾勒着记}乙和想象
一 、 回忆:故土 旧梦 交织在一起的故乡风情。而另一方面 ,跨过四十余年
在汪曾祺眼中,“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 的空白,当汪曾祺再度审视家乡的时候 ,他的笔调却
的生活熟悉的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 又不 自觉地带上 “陌生化”的倾向,记忆的重现与复
都经过反复的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 合都带有距离感。如 《大淖记事》中真正叙述巧云和
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①(P.46H-年尴尬的经历,让 十一子之间故事的篇幅很少,大量的精力花在了介
已上了年纪的汪曾祺面对新时期的 “伤痕”、“反思” 绍这里的风土人情上,就连保安团都费了好些笔墨;
文学时选择了缄默 ,他重拾起40年代的斑驳岁月, 又如 《异秉》,王二家的发家史却穿插了当地的许多
将回忆限定于故土,回归已被割裂的现代传统。 其他介绍,保全堂的“管事”、“执事”,牛肉的分类和
虽然汪曾祺在 19岁就离开高邮外出求学,且在 制作等。各种风俗描写不但没有显得累赘,反而将乡
昆明前后也不过待了七年时间,但实际上他晚年的 情衬托得格外厚重,回忆无形中把老人的生命拉长
创作大部分都是以高邮和昆明为背景的,两个故乡 了。
是他创作素材中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妨以汪曾祺的 汪曾祺对故乡的怀念开创了新时期小说地域叙
高邮叙述来看。如果把所有关于高邮的短篇集结在 述的先河,小镇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铺子、几位不起眼
一 起 ,那就是一部其家乡的风俗人物志:酱园、保全 的小人物,往往就构成了故事的全貌。也正是老人的
堂、车匠店、烧饼铺、竹厂、染坊 ;还有五小、善因寺、 怀旧,让原本充满戏谑、讽刺的文章笼上了温和的外
石头路、傅公桥;以及薛大娘、戴车匠、王淡人、陈小 衣。尽管汪曾祺一再表示,自己是 “贴着人物写”,但
手、侉奶奶……无不被烙上 “汪曾祺”式的印记。汪曾 透过温和的外衣,我们更能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