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题思路的合理选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声甘州 柳 永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 2、了解慢词及柳词特点。 3、了解作者在词史中的贡献。 【作者简介】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对柳词的评价】 柳永的词在宋代就有争议,毁誉参半。誉他的如王灼所称。多为“不知书者”的市井之人和歌妓舞客;毁他的则多是权贵之人,前者有宋仁宗、晏殊,已让他仕途连蹇、功名落寞,吃尽了苦头。后有苏轼、李清照等。苏轼曾批评弟子秦观:“不意别后却学柳七作词!”又自炫:“我词比柳七如何?“处处显示压倒柳永的气势。李清照更用一句”词语尘下“,几乎将柳永全盘推倒。宋代词评家各依据自己的审美观、抑扬高下,其随意性仅柳永即可窥其大概。当我们把柳永的创作放置于宏观的词史流变的长河中才有可能较为真实、较为准确地把握和评价柳词的意义。柳词代表着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从而革新了词的艺术形式。 慢词者,以慢调填词。唐宋时,乐曲有急、慢之分;慢者,调长拍缓,曼声歌唱,篇幅较大,结构较复杂,可双调、三叠、四叠,字数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是长达212字。在两宋词坛,柳永创用词调最多,宋880多个词调,有一百多个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他创作慢词87调125首。柳永的创作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词至柳永,体制始备。这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拓宽了题材范围。 柳永不仅从音乐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比如:表现世俗女子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的从良愿望。另外,还多方面的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及羁旅行役之情。代表作《望海潮》。3.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要,他创造了以白描见长、铺叙层次分明、细致而又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慢词,则可以尽情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如《雨霖铃》。 【题 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此调前后段共八韵,故名“八声”,属慢词。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此词为双调。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课文内容分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开篇用一去声字 “对” 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