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香2550 中稻+ 再生稻示范与栽培技术及讨论.pdfVIP

内香2550 中稻+ 再生稻示范与栽培技术及讨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种与 技术 DOI:10.3969/j.issn.1006-8082.2012.02.017 中固私 米 2012,18(2):63—64 内香2550中稻+再生稻示范与栽培技术及讨论 李泽铭 肖培村 蓝 兵 陈 勇 袁 驰 范琼勇:黄 湘 t (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四川 内江641000;2四川省隆昌县农业局,四川 隆昌642150) 摘 要:在温光较充足地区,对内香2550作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超 1000kg/667inz的综合简化技术进行试验示 范并取得成功,该技术为内香2550超吨粮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内香 2550;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511.0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082(2012)02—0063—02 为充分发挥 内香 2550在温光条件 比较充足地区 针对内香 2550的特征特性,并结合隆昌县的温光 的生产潜力,2010年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和隆 资源条件,内香2550作 “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 昌县农技站在隆昌县龙市镇普照村9组陈隆贵的稻田 为:提早播种、小苗移栽、增施肥料、狠抓苗情促控等综 (面积为 1000m)中进行 了内香 2550“中稻+再生稻” 合简化农艺措施 ,力争中稻产量 750800kg/667m2、再 产量超 1000kg/667111的综合简化技术示范。最后测 生稻产量 250~300kg/667m,以期两季产量达到 1000 产结果,两季产量达到 1023kg/667m2,取得了初步成 kg/667m2以上 。 功。现将示范结果与产量验收情况小结如下。 2.1 中稻栽培技术 2.1.1 播种和移栽 1 内香 2550的特征特性 2月22Et,严格按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播种,盖 内香2550是四川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 膜至3日22日,于3月 27日移栽,移栽叶龄 3.5叶。秧 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 : 苗矮健、白根多、无分蘖、无病虫危害。本田移栽规格 国审稻2005017)。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全生 39.6emx39.6cm,拉绳定距三角形移栽,双苗定植,每 育期 157.3d,比汕优 63长3.5d;该组合株型适 中,茎 667m栽4170丛、基本苗数 2.5万。 秆粗壮,叶片宽大直立,成熟期青秆黄熟,转色好,再生 2.1.2 整田要求与底肥施用 力强,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中低海拔地区和陕 本田要求一犁两耙,达到田平整即可。3月24日 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国家区试结果,株高 111.7 平 田,每 667m 用油枯 20kg、尿素 16kg、过磷酸钙 em,有效穗数 16.3万/667mz,穗长 25.8cm,每穗总粒 100kg、氯化钾 15kg、硫酸锌 2kg作底肥。 数 160.6粒,结实率 75.4%,千粒重 31.9g;抗稻瘟病、 2.1I3 田间管理 白叶枯病,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 2 “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收稿 日期:201l一1O一16 先普遍应用。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钵形毯状秧盘 ,解 返青期与常规的相差不大,未表现出明显的早发优势。 决了机插水稻存在秧苗素质差、返青慢、漏插率高等问 钵形秧盘的育秧床土及其机插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题。从本试验结果看,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常规毯状秧 参考文献 苗机插每667m2增产 13.3—20.4kg,增幅在2.8% 5.0% 【1】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之间,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但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