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March 2013, Vol. 27, No.3
?320?
生物玻璃和壳聚糖改性的多孔活性骨水泥体内实验研究
1 1 2 1 1 1 1 1 1 1
李阳 雷伟 王征 张毅 牛二龙 于龙 吴剑维 臧渊 刘峙辰 吴子祥
【摘? 要】? 目 的 探讨新型多孔活性骨水泥 (porous bioactive bone cement ,PBC ) 在体内的生物力学特性 , 观察材
料降解及新骨形成情况。 方法 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粉末、 生物玻璃粉末和壳聚糖
颗粒按照不同质量百分比 (W/W ,%) 比例配制成 3 种 PBC :PBC Ⅰ(50 ? 40 ? 10)、PBC Ⅱ(40 ? 50 ? 10)和 PBC Ⅲ
(30 ? 60 ? 10)。32 只 10 月龄新西兰大白兔, 雌雄不限, 体重 4.0 ~ 4.5 kg ; 制备直径 4 mm、深 10 mm 的双侧股骨髁部
缺损模型。 动物模型随机分为 4组(n8 ) , 分别于双侧缺损处植入单纯 PMMA 骨水泥 (A组)、 PBCⅠ(B组)、 PBCⅡ(C 组)
和 PBC Ⅲ(D 组 ) 。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1 周时行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检查,3 、6 个月取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和
Van-Gieson 染色组织学观察 ; 取未植入的对应骨水泥行生物力学测试, 作为对照。 结果 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
1 周 X 线片检查示各组植入骨水泥位置良好 。生物力学测试示 , 植入前及术后 3 、6 个 月,C 、D 组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
较 A 组明显下降 (P 0.05);B 组压缩强度及 3 、6 个月弹性模量较 A 组明显下降 (P 0.05);C 、D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 ) 。植入前及术后 3 个月,C 、D 组两指标均较 B 组明显下降 (P 0.05);6 个月,C 组压缩强度和 D 组弹性模
量较 B 组明显下降 (P 0.05 ) 。与植入前相比,B 、C 、D 组术后 3 、6 个月两指标均显著下降 (P 0.05),A 组无显著变化
(P 0.05 ) 。组织学观察示 , 术后 3 个 月,A 组纤维结缔组织环绕在 PMMA 和骨组织之间 ;B 、C 、D 组壳聚糖颗粒有不同
程度降解, 其中 D 组降解最明显 ;6 个月, A 组较前无明显变化 ;B 、 C 、 D 组可见骨组织沿壳聚糖降解后形成的空隙向骨水
泥内部生长 ,C 、D 组骨生长优于 B 组 。定量分析显示 ,A 、B 、C 、D 组骨组织含量百分比呈逐渐上升趋势 , 且各组内术后
6 个月显著高于 3 个 月。 结论 以 PMMA 粉末、 生物玻璃粉末和壳聚糖颗粒按照质量百分比 (W/W ,% )40 ? 50 ? 10
及 30 ? 60 ? 10 比例制备的 PBC 较单纯 PMMA 骨水泥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
【 关键词 】? 多孔活性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玻璃 壳聚糖 生物相容性 生物力学 兔
IN VlVO EXPERIMENT OF POROUS BIOACTIVE BONE CEMENT MODIFIED BY BIOGLASS AND CHITOSAN/
1 1 2 1 1 1 1 1 1 1
LI Yang , LEI Wei , WANG Zheng , ZHANG Yi , NIU Erlong , YU Long , WU Jianwei , ZANG Yuan , LIU Zhichen , WU Zixiang
1 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Xijing Hospital,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na;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Corresponding author: WU Zixiang, E-mail: wuzixi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bioactive bone cement PBC in vivo
and to observe the degradation of PBC and new bone formation histol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