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鸾翔 夏氏在曲线求积问题上的成果是他在自身的知识基础(“递加数”)上吸收《拾级》中积分术取得的。 自身的知识构成:(递加数)+《拾级》积分术 特色与创新性显然,不足亦显然 递加数:董——项——夏 较之项名达成果更丰富,方法更具一般性 没有吸收《拾级》中级数的代数表示法。从微积分知识的吸收的角度而言,夏带偏微积分学习的轨道,不利于传播。 李善兰 在《拾级》中运用泰勒(B.Taylor,1685-1731)公式和麦克劳林 C.Maclaurin,1698-1746 公式求幂级数展开式。 李氏并没有理会这两个公式,他得到幂级数展开式的方法运用“连比例法” 与中国传统数学中垛积术以及级数回求术。这种方法是董祐诚 1791-1823年 《割圆连比例术图解》(三卷,1819)为探求“杜氏三术”立术之原而发展起来的。 中算家对微积分的吸收 夏鸾翔:囿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守住“递加数”不放,于《拾级》中的级数代数表示法和微分术不顾,其所得成果显得很笨拙,也不利于《拾级》中微积分知识的传播。 李善兰:将微分术等同于幂级数展开式的求法,而幂级数展开式的求法则秉承董祐诚割圆连比例术和级数回求法,并不求助于《拾级》中的泰勒公式和麦克劳林公式。 《椭圆拾遗》中,李氏倒是吸收了《拾级》中算式的表示法,较之夏要简洁。 中算家是根据自己有的知识构成对传入的数学知识进行选择、解读。这种方式决定了西方数学在中国传播的效果、速度和影响的大小,也决定了中算家在优势科学传入之后还能作出有特色的成就,当然也决定了他们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逐渐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西数学走向合流。 请批评赐教 谢谢! Thanks *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中算家对微积分的早期理解与运用 ——以夏鸾翔与李善兰为例 The Early Comprehension to Calcul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hematicians ——Two Cases Study of XIA Luan-xiang夏鸾翔&LIShan-lan李善兰 报告人:高红成GAOHongcheng gaohch@126.com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学院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387,China 2010-06-28 1 问题的提出 晚清对微积分吸收薄弱的问题。 《代微积拾级》 1859 ,从算法的角度而言,微積分还是比较完备的。 但还是以难读著称: 徐有壬:是书壬叔外鲜能通晓,書中文义语气多乃西人之旧,奥涩不可读,惟图式皆可据。 梁启超:《代微积拾级》依西人文法,不敢稍有变动,故极诘屈难读。 卢靖:然不立题不设数,愈讲微分为何物,愈令人迷惑恍惚,而不可捉摸. 微积分传入后,晚清数学家怎样理解和运用? 2.1 夏鸾翔 夏鸾翔 1825~1864 ,算学师从于项名达 1789~1850 与戴煦 1805~1860 . 《少广缒凿》(约1850) 《洞方术图解》二卷(1857) 《致曲术》、《致曲图解》 1860-1861 《万象一原》九卷(卷首一卷,1862自序) 后三部著作是对《代微积拾级》的反映之作。 《致曲术》、《万象一原》:二次曲线求积问题(弧长、面积、旋转体表面积、体积算法) 2.2夏鸾翔二次曲线求积问题:递加数+积分术 知识基础: 其一:《洞方术图解》(1857)的递加数 《洞方术图解》:算学之递加图犹农夫之耒耜,渔人之纲罟也,亦犹璇玑回文,纵横反复皆成文也。数虽至约,理则无穷。凡算法之精深者,皆不外乎是。 《万象一原》 :此卷共十题,每题二术,皆设一借数以求本数,理本同原,术皆一贯。有此十术而递加数之神明变化悉自此生,犹农夫之耒耜,渔人之网罟。 其二:《代微积拾级》(1859)的积分术 《拾级》卷十八椭圆弧长公式 《拾级》中椭圆弧长公式 《拾级》椭圆弧长公式——关于l的级数展开——椭圆积分 夏鸾翔椭圆弧长公式递加数表示 椭圆正弦为第一数;次置第一数以椭圆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一乘之,又一乘之,二除之,三除之为第二数;次置第二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三乘之,又三乘之,四除之,五除之为第三数;次置第三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五乘之,又五乘之,六除之,七除之为第四数;顺是以下皆如是,求至单位下,乃相并為总第一数(凡用大半径幂者总第一数正以下均负。用小半径幂者总一二数正以下负正相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