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MsZIP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苜蓿检测.pdfVIP

紫花苜蓿MsZIP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苜蓿检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2— 189 草 业 学 报 第 21卷 第 6期 2012年 12月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V01.21。No.6 紫花苜蓿MsZIP基因超表达载体的 构建及转基因苜蓿检测 李燕 ,孙彦 ,杨青川¨,康俊梅 ,张铁军 ,房锋。 (1.中国农业科学 院北京畜牧兽 医研究所 ,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 100191 3.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193) 摘要 :根据 已经克隆得到的MsZIP基 因 (GenBank序列号:HQ911778),扩增编码 区 cDNA,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 PBI—MsZIP。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正确的插入到载体中,超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采用 CaC1。冻融法将其转 入农杆菌菌株 中,然后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 ,转化紫花苜蓿,共得到 11株抗性苗 ,对其 中的4株进行卡那霉素基 因PCR检测 ,均得到了 目的条带 。同时对这 4株抗性苗进行 目的基因的 RT—PCR检测 ,均得到 了 目的条带 。说 明 MsZIP基因已经成功在苜蓿中超表达。为 了进一步验证该基 因的功能 ,分别用 200mmol/LNaCI和 252/mol/L PEG-6000处理转基 因苜蓿,3d后进行生理指标 的测定 。结果表 明,MsZIP基 因在苜蓿 中超表达可 以提高苜蓿的 耐盐性和耐旱性 。 关键词:紫花苜蓿;MsZIP基因;超表达载体 ;苜蓿转化;转基因苜蓿检测 中图分类号 :$816;$541’。.103;Q9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759(2012)06—0182—08 随着生物技术 的发展,对于植物的研究 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 ,侧重于从分子角度 阐明植物各种生理反应机 理 ,分子机制 ,以及基因水平 的调控。在培育植物新品种 ,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 ,植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 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转基 因育种也成为 了苜蓿新品种培育的一项重要手段_】]。在 目前的植物转基因育种 中, 主要采用的技术有农杆菌介导法 ,微注射法,电击法和基 因枪法 。在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的育种工作 中, 农杆菌介导法成为主要的方法,1986年,首例农杆菌介导的苜蓿转化获得成功,之后又建立了紫花苜蓿的遗传转 化体系l2l3J,苜蓿转基因工作获得 了很大的进展 。在苜蓿中,已经有很多抗逆相关的基因被分离,Brouwer等-l4将 烟草 (Nicotianatabacum)的Mn—SODcDNA导人苜蓿中,发现转基 因植物 SOD活性增强 ,2轮的田问试验鉴定 表明,转基因苜蓿 的抗寒性 明显提高。2000年 Winicov和 Bastoldl5将 A z基因导入苜蓿中,增强 了盐诱导的 MsPRP2基 因的表达 ,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其耐盐性得到了提高,并且生长速度加快。Munnik等_6]从紫花苜蓿 中分离出了MAPK(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路径第一个关键酶基 因SIMK,序列分析结果表 明,它与 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中的MAPK基 因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盐胁迫下其体内的表达水平上调 。2011年 , 江藤等 对蒺藜苜蓿 (Medicagotruncatula)全基因组 WRKY转录因子进行 了分析,发现蒺藜苜蓿 中含有 28个 WRKY基因,同时将这些基因与水稻 (Oryzasativa)的WRKY基 因进行 了比较分析 ,为研究苜蓿的WRKY转 录因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刘晓静等[8]将抗冻基因CBF2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和 田苜蓿 ,成功得到和 田苜 蓿的愈伤组织。燕丽萍等 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和不同浓度的NaC1对转BADH基因苜蓿T1代 2个株系进行 遗传稳定性和抗盐性研究,结果表 明,转入的BADH 基因可 以稳定遗传 ,转基因苜蓿耐盐性明显高于对照。蒋 世翠等l|10]将 aFGF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化紫花苜蓿 ,成功得到 了表达 aFGF基 因的苜蓿,为苜蓿作为植物生 物反应器奠定了理论基础 。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