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演说”考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 6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Jun.,2011 第2期 Journalof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 NanjingNormalUniversity No.2 “戏中演说”考论 张 谦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 :“戏 中演说 ”在 20世纪初 的国内戏剧舞台出现 ,其产生除了受到 时代境遇和外 国 演剧 的双重影响 ,也蕴藏着 中国传 统戏剧观念 的历史沿革 。本文通过对 “戏 中演说 ”产生原 因 的考察 ,重估 了 “戏 中演说 ”对 中国早期文 明戏 的价值 与影响。 关键词 :演讲 戏剧观念 历史沿革 日本戏剧 中图分类 号 :I2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853(2011)02—175—04 “戏中演说”又名 “化妆演讲”【13,出现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戏剧舞台。据现有资料看,最 早的 “戏中演说”是作于 1894年的钟祖芳的 《招隐居》,其中第二出的 “戒烟歌”,作者明确标出 “演者须 台前朗诵”。为了配合社会变革和民主革命的需要,迎合当时观众逐步高涨的民族思想和爱国热情,在 戏剧演出中,演员以当众演讲的方式,直截了当地向观众评论时事,宣扬某种意旨或灌输革命道理。此 种演剧方式由“进化团派”演剧推至高潮 ,并获得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J(’。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进化 团等戏剧团体的解体 ,中国早期文明戏 日益成熟 ,戏中演说才在舞台上逐渐消失 J。 从前论者对 “戏中演说”多有关注,然而,对其产生、影响与评价却并不全面。或是略其本土出身, 过分强调外来的影 响_2J(蹦卜 ’,或是将其定位于 “反戏剧”的幼稚形态,“削弱 了戏剧 的艺术魅 力”…(P”)。其实,作为中国近代戏剧发展中的一桩 “异数”,戏中演说堪称承上启下,融汇中外的独特舞 台表现形式。考镜源流,应从三方面予以辨析:一、中国近代戏剧观念和形态的历史沿革;二、中国早期 戏剧所处的时代境遇;三、文明戏 自日本的输入。 一 、 演说:戏剧形态沿革的产物 “演说”首先是中国戏剧 自身传统观念和形态沿革的产物。 “演说”于情节铺陈,角色对 白之外,直 面观众,发表时论,抒发胸臆的演剧形式,其背后所体现出的打破第四堵墙 ,演员 自由出入角色,观演直 接交流等演剧观念,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由来已久,并在近代戏曲的演变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凸现。而在这 其中所体现的本土演剧精神和历史血脉相继,才是 “演说”之所以能为当时民众接受的审美基础。 纵观 l9世纪末20世纪初,戏中 “演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大致为以下三种: 1、演剧之始,由演说员对剧情、剧意进行概括。以1906年 5月26日,在北京广德楼,玉成班上演的 《惠兴女士传》为例,开演前就邀请了三位志士发表演说,其中一位的题 目即是 《惠兴女士全传》J。开 演前,铺陈剧旨大意,这正是类似明清传奇 “副末开场”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变幻,近代传奇杂剧、京剧 和时装新戏等中国近代本土戏剧,更是将 “副末开场”中的意识形态意味和社会政治宣传铺衍到极致。 如果说孔尚任 《桃花扇》试一出 “先声”中的老礼赞(副末)只是以婉曲的诗化语言表达了作者 “借离合 收稿 日期:2011—01一O8 作者简介:张谦,女,1978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生。 175 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写作意图,那么 1902年在上海爱国戏园开演的杂剧 《新罗马传奇》无疑在一开场 就以更明确的议论举起了爱国和变革的大时代主题。 2、演剧中,结合剧情以 “戏中戏”的方式向观众演说。如果说作于顺治年问的李玉 《清忠谱》第二出 “书闹”,只是借说书人 口述 “宋室乾坤不太平”影射明末阉党横行,大道不行的社会现实,那么清末之际 的近代戏剧却是以更加直接,更具煽动性的方式,以剧中人的演说向现场观众直接陈词。如,萧山湘灵 子 《

文档评论(0)

蝶恋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