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音 乐学院学报 (天籁)20I1年第 2期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MUSIC (SOUNDSOFNATURE)
朱培宾
ZHU Pei—biI1
《炎黄风情》和声技法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以鲍元恺 《炎黄风情—— 24首 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为蓝本,从 多元 的调性
发展 、多样的和弦结构、多彩的线性和声运动、多变的和声节奏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
和剖析鲍元恺先生在 《炎黄风情》中所做 的和声突破与贡献。
关 键 词 : 炎黄风情 中国民歌 和声
前言
鲍元恺先生是中国 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其交响音乐系列 “中国风”之首篇 《炎黄风
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以下简称 《炎黄风情》)自1991年首演以来 ,风靡世界各
地 。二十年来 ,这部作 品已先后在国内外演 出全曲或选 曲四百多场 ,并 由国内外著名交响乐 团录
制了多套唱片。这部展现中国民歌艺术魅力的音乐作品在世界各地华人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
同时也在世界各大洲赢得了异 国听众的广泛赞誉 。
《炎黄风情》之所 以在世界范围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 ,之所 以在众多的炎黄子孙 的心中产生
如此强烈 的共鸣,首先归功于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民歌遗产 。 “这些未被现代文 明异化的原
生状态的民歌,曾经活生生地伴随着我们先辈的婚丧嫁娶 ,生老病死,伴随着他们的送往迎来,春
种秋收,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它们是具有鲜活艺术灵性的生命释放,是具有深刻
文化 内涵的心灵记录,是具有独立认知价值的历史传承 。”①其次还要归功于鲍元恺先生为这部
作品注入了独特巧妙的艺术构思及深厚纯熟的作曲技巧。它所散发出来的清新多彩的‘调式和
声、自然淳朴的中国化 曲式、超凡脱俗的民族化对位 、精致优雅 的管弦乐配器无不打动着每一位
听众 的心 。特别是他对 “和声”这一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 ,不仅能融会贯通的掌握 ,还在运用 中大
胆创新 ,在探讨和声民族化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和声风格与个性 。究其和声来源 ,大体
有如下四点:第一是对传统和声 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是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 民间音乐的滋润
和洗礼;第三是在音乐创作 中吸收了 “印象主义”与 “新民族主义”的和声写作经验 ;第 四是和声中
强调横 向线条思维及其半音运动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 多元的调性发展
“调性”一词是十九世纪中叶前后 由比利时音乐理论家 F.~J.菲蒂斯首先创用 的,意指乐 曲
(整首或片段)所用的一系列音 中最稳定的中心之所在 ,可以通过横向与纵 向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① 鲍元恺:《民族音乐之根》,天津音乐学院学报Ⅸ天籁》,2002年第 4期
收稿 日期 :2011—02—28 中图分类号:J6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30(2011J02—0088—14
作者简介 :朱培宾 (1972一),男,天津音 乐学院 附中理论作曲学科主任 ,讲 师 (天津 ,300171)。
88
朱培宾:《炎黄风情》和声技法研究
即旋律调性与和声调性 。下面我们先就 《炎黄风情》中24首民歌主题做一下简单的调性梳理 (暂
以主题的结束音作为标记):
(一)燕赵故事[河北]:小 白菜(G徵)、小放牛 (E羽)、茉莉花 (E徵)、对花 (D羽);
/』●) 、J,
(二)云岭素描[云南]:小河淌水 (G羽)、放马山歌 (A羽)、雨不洒花花不红 (F羽)、猜调 (A
徵);
(三)黄土悲欢 [陕西]:女娃担水 (C商)、夫妻逗趣 (D徵)、走绛州 (D徵)、兰花花 (A羽);
(四)巴蜀山歌 [四川]:槐花几时开 (G羽)、黄杨扁担 (G羽)、绣荷包 (B宫)、太 阳出来喜洋
洋 (D商);
(五)江南雨丝 [江苏]:无锡景 (A 宫)、杨柳青 (D宫)、拔根芦柴花 (D宫)、紫竹调 (D羽);
(六)太行春秋 [山西]:走西 口(E徵)、闹元宵 (E羽)、爬 山调 (F商)、看秧歌 (G羽)。
其实 《炎黄风情》所包括的民歌不止 24首,作 曲家有时会在一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