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无哀乐论》中的纯音乐理想看嵇康的人格精神.pdfVIP

从《声无哀乐论》中的纯音乐理想看嵇康的人格精神.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从 《声无哀乐论》l【】昀纯音乐理想看嵇康羽人格精袖 山东艺术学院 李银萍 [摘 要]嵇康的 《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史上的一篇奇文,作者通过对文中关于声无哀乐的命题、对 自然之和的纯音乐 追求、对移风易俗音乐教化的矛盾表述等内容的分析,阐明了其中折射出的嵇康 自由不羁、孤傲激切的人格特质和信奉老庄、而又 彷徨于遁世与入世之 间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嵇康 声无哀乐 纯音乐理想 人格特质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而言,音乐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工具,但是在 魏皇室一边 ,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这也是他最后 中国古代,音乐却是教化的工具,而且是教化的最高形式。自周朝创立 招致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嵇康不满现实,但是又无能为力,只好把 自 礼乐制度以来,一直是礼乐并提。儒家提倡用 “礼”来规范人的外在行 己满腔的愤世嫉俗和愁苦烦闷倾吐在文章中。他在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为,用 “乐”来提升人的内在德性。这种重视音乐教化功能的社会功利学 中称 自己 非“汤武而薄周孔”,在 《疑集》中又称 自己“轻贱唐虞而笑大 说一直占据着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正统地位。但是嵇康在 声《无哀乐论》 禹”。嵇康思想激进,任性而为,不但不迷信偶像,不泥于常规,他还以犀 中对这种传统观点第一次发起 了攻击和诘难 ,他认为音乐和社会道德 利的语言主动向封建正统思想进攻。表现在文学上是千古传诵的 《与山 以及人的思想感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乐是独立于道德和情感而存 巨源绝交书》,表现在音乐作品中是他整理演奏的以聂政刺韩王为内容 在的具有纯形式美的艺术。嵇康在 声《无哀乐论》中所表达的这种观点, 的琴曲《广陵散》,表现在音乐理论著作上的就是 《声无哀乐论》。嵇康在 既是他对纯音乐理想舍身忘命的执拗追求,也是对音乐的社会功利学 《声无哀乐论》中明确指出:声“音 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 说的慷慨激昂的驳斥与批判。文章不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审美取 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然尽然可见矣”。嵇康还 向,同时也处处隐现着嵇康本人的思想轨迹和人格特质。他的纯音乐理 指出: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实,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 想的追求和他的悲剧命运交织在一起,向人们昭示着隐藏在文章背后 而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嵇康在这里认为音乐 的历史磨难和价值光辉。 可以表达哀乐,但不能产生哀乐,表达和产生不是一回事。作为音乐审 一 、 “声无哀乐论”体现出的孤傲激切 的叛逆性格 美的主体是本身先有了哀乐的情感,然后在音乐的感召下被引发出来, 嵇康的 《声无哀乐论》以假想的秦客 (儒家乐教观的代表)与东野主 其实人们感受到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哀乐。这样,嵇康就为自己的纯音乐 人 (作者本人)问答论辩的形式展开,借东野主人之 口提出了自己的音 理想找到了第一块基石。 “声无哀乐”的观点是对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 乐理论。文中首先针对秦客 “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 的等同于政治,抹杀音乐独立价值的礼乐文化核心教义的大胆叛逆,它 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 ,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11『,’ 标志着中国音乐理论史上从封建的政治功利性的实用审美态度向崇尚 的儒家正统观点予以反驳。他说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 个性,尊重音乐艺术自有规律的音乐至上审美态度的一次转身。嵇康所 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 ,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 阐发的 “声”的自然属性以及音乐的自由精神,是魏晋时期文人学士的 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 自若而不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 独立人格与思想尊严的体现。我们从这次转身中看到了嵇康对传统的 哉”?在嵇康看来,音乐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音响,而哀乐是人们被音 傲岸和轻蔑,看到了对人性 自由和纯粹音乐的渴求和追赶,看到了如野 乐触动后产生的感情,“心之与声,名为二物”,两者绝无因果关系。音乐 火春风一样理论觉醒的生命力,而这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