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的缰绳论新世纪以来的莫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 年第 6 期  当代作家评论 33  莫言研究专辑 天 马 的 缰 绳 论新世纪以来的莫言 张清华   这题 目是从莫言最早的一篇创作谈《天 及的“天马与缰绳”的问题 ,还进而指一个作 马行空》中借来的。可 以说 , 莫言迄今的创 家在想象世界中所隐含着的思想构建 , 即:将 作 ,一直在实践着他的这个关于小说的理念 。 其自由想象的天马之缰 ,拴定在比较大的思 “天马行空”也是比喻他小说的想象力和风格 想格局 、艺术理念 、人文理想等等基石和根柢 的一个最生动的说法 。在当代作家中 ,还很 之上 。这样的天马行空 ,最终才是真正有 内 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 ,具有如此狂放的想象 涵和气象、有价值和意义的。 与不可遏止的叙述能力 ,具有天赋的“漫游冲 另外 ,再次谈论到莫言的时候 ,我意识到 动”与自由的创造精神 。从这点上说 ,天马行 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本土化了 ,而用本土经 空是不需要什么“缰绳”的 ,所以这题 目显得 验与传统文化的视野来理解一位当代作家是 有些可疑 ;然而既是“马”,就少不了要有所驾 更困难的 ,对于评论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对 ① 驭 ,再具备“狂气和雄风”或者“邪劲儿”的想 其知识 、理解和感受能力 , 甚至其文学的立 象之马 ,也要有所依傍 ,所以这题 目看上去又 场 ,都是一种考验和检查 。当然 ,这只是“更 似乎应该有些道理 。 加”而已,还没有完全变成 、也不大可能会“完 显然 ,莫言是在“天马与缰绳”的关系上 全”变成一个本土化的研究命题 ,他还是涉及 处理得最好的作家 ———首先得是天马 ,其次 到普遍的人类精神与文学经验的一个作家 。 缰绳才有意义 ———但这并非是一种天然的平 用“新世纪的莫言”这样一个字眼 , 只是 衡 。对莫言来说 ,在追求这样一种平衡关系 来限制这篇文字谈论的时间范围 , 以便把讨 的过程中 ,有时也会有偏颇 ,早期是如此 ,近 论的重点放在近年的几部长篇小说上 ,它并 期也不例外 。因为风格即人 ,风格即是优势 不构成独立的研究范畴 。 与缺陷的互现 。除了古典时代的百科全书式 ( ) 作家 比如莎士比亚和曹雪芹者 ,近代以来 一 、小说的戏剧性与美学构建 ( ) 包括伟大的作家 如托尔斯泰一类 在 内,都 概莫能外 。我们在这样的前提下来谈论莫 最先提到这个问题 ,是为了将视点引向 言 ,有可能会把问题引向深入些的层次 ,而不 小说理论与小说美学领域 。我隐约感到 ,莫 致把赞扬和批评庸俗化 。 但上述恐怕也只是问题的表层 。我所谈 ① 见《解放军文艺》1985 年第 2 期 。 34 当代作家评论  2006 年第 6 期 言在最近几年的写作中 ,更强化了他早期就 事作品都必须具备的要素 , 因为戏剧是人类 已现端倪的“戏剧性”的追求 。在二 ○○一年 对 自然和社会 、尤其是对社会关系与矛盾冲 的《檀香刑》中 ,他完全仿照了戏剧的结构方

文档评论(0)

I LOVE 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