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论坛 20 10 年第 2 期
童年经历与余华的创作
——— “血腥 ”和 “死亡 ”意象的心理解读
何 清 杨爱林
摘〔要 〕正如许多研究者关注到的那样 , 余华的作品中不乏血腥和死亡意象的书写 , 也
正是由于余华在作品中的这种倾向性书写 , 引起了本文对余华童年时代创伤性体验的关注 。
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 人生的经历一旦成为一种体验 , 将是终生挥之不去的一种心理视
角 。如果成为作家的话 , 那种童年体验将会不断参与到其虚构的故事中 , 不断生成类似体验
簇 , 其人物命运 、情节与事件显现出一种强迫性的重复行为 。余华便是这样的作家中的
一位 。
关〔键词 〕 童年经历 ; 体验 ; 血腥 ; 死亡 ; 强迫性重复
〔中图分类号 〕I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0 139 (20 10) 02 - 0069 - 05
在关注艺术创作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过程 特色 。
中 , 我们发现其童年经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作
一 、童年经历与余华创作心理的建构
家的创作各个方面 , 尤其是他们对主要意象的选
择和反复性书写 , 应当视为由一种来自于作家主 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 , 必须首先关注其童年
体的内在动力的驱使 。而这种动力所代表的是作 经历 。因为每一个生命在其成长过程中 , 会遭遇
家的生命力某一部分受阻截之后的一种能量 , 也 到很多快乐与悲伤的事件 , 这就是人生的经历 。
是他人格个性的倾向和审美趣味的显现 。由作家 作家的成长和其他人无异 , 但他们更多的由于个
童年经历转化的人生体验所指向的意象选择 , 是 性气质关系 , 将 自己的人生经历转换为人生体
相当能够体现作家主体意识行为的。换言之 , 这 验 , 这样才有艺术品产生的基础 。
些内心的选择和书写的外化形式 , 就呈现在其作 1. 童年经历与潜意识的生成
品中主要意象的特色上 。 潜意识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事
余华的创作 , 在上述意义上被本文重点审视 件在心灵深处留下的痕迹 。它是人本身不能认识
和关注 。在他的作品中 , 最具代表性的是 “血 ” 到的 , 不能觉察到的一些观念 、想法 。在弗洛伊
和 “死亡 ”意象以及一种附带的恐惧 、焦虑 以 德看来 , “潜意识 ”是人类心理的决定性部分 ,
及生命随时、无意义结束的剧痛 。我们在研究中 它没有时间感 、地点感和是非感 , 像个不受管教
发现 , 这种痛苦伴随作家的写作 , 呈现重复性 的孩子一样 , 只知道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它 ( 自
作〔者简介 〕何 清 ,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
杨爱林 ,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 四川 成都 643000。
69
己) 的需求而不过问其他 。精神分析认为 : “早 间美好的情感关系都遭到了空前的伤害和毁坏 ,
年的儿童时期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 这里不再赘述 。余华童年的特殊性 , 应该是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