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及其亲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变异分析.pdf.pdfVIP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及其亲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变异分析.pdf.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卷 第 1期 热 带 生 物 学 报 V01.3No.1 2012年3月 JOURNALOFTROPICALORGANISMS Mat.2012 文章编号:1674-7054(2012)01—0001—1O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及其亲本的线粒体 C(=)I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周翰林 ,杨 森 ,高 川 ,张 磊 ,张海发 ,李水生 ,张 勇 , 蒙子宁 ,刘晓春 ,林浩然 。 (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广东惠州516081; 3.海南大学 海洋学院,海南 海口570228) 摘 要:对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 线粒体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 I(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在 15个样本中,同源序列片段(1551 bp)中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和249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 ,核苷酸序 列同源性在88.1%一100%之间,无明显遗传分化。虎龙斑的2个COI基因单倍型与母本棕点石斑鱼单倍 型的同源性为99%和 100%,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均为88.1%。青龙斑的2个单倍型与母本斜带 石斑鱼的3个单倍型的同源性在99.7%一100%之间,而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同源性分别为89.3%和 89.4%,结果表明两种杂交子一代在线粒体DNACOI基因上严格遵循母性遗传规律。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杂交子代;COI;遗传变异 中圈分类号:Q321 文献标志码:A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鞍带石斑鱼 (Epinepheluslanceolatus)和棕点石斑鱼 (Epinephelus.一 coguttatus)都隶属于鲈形 目(Perc 懒 )、箱科 (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 湾海峡及南海海域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而造成野生石斑鱼种群规模 日趋缩小,种群质 量逐年退化。此外,石斑鱼的人工繁殖仍面临巨大挑战,早在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开始进行赤点石斑 与青石斑人工繁殖实验,但到 目前为止其成活率依旧在 10%以下,苗种规模化生产未能实现,严重制约了 石斑鱼产业的发展。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于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杂交后代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有较强的 抗逆力和竞争力。笔者利用人工授精的杂交方法,由斜带石斑鱼(早)和鞍带石斑鱼 (6)杂交获得子一代 青龙斑,由棕点石斑鱼(早)和鞍带石斑鱼(6)杂交获得子一代虎龙斑。本实验使用的杂交石斑鱼子一代 在生长和抗病能力方面均呈现出杂种优势。然而,目前对于杂交石斑鱼子代的遗传背景鲜有报道。而对 于遗传背景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行品种选育和遗传改 良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线粒体 DNA(mtD. NA)是真核生物的核外遗传物质,具有基因组结果简单、编码效率高、进化速率快、无组织特异性和母系遗 传等特性 J。细胞色素氧化酶I(cytochromeoxidasesubunitI,简称COI)是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一段,进 化速率适中,是系统进化研究的良好标记 。本研究对2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 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COI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比对,为青龙斑和虎龙斑的 mtDNA遗传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于石斑鱼杂交育种的遗传改良,选育新的优 良品种都 具有借鉴意义。 收稿 日期:2011—10—17 基金项 目:公益性行业 (农业)科研专项 (200903046);国家 自然基金面上项 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 目(2008B020800010,2009B020308001,2010B090400551,2011B020307009),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 广专项 (A200800H01,A200900H01) 作者简介:周翰林 (1986一),男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