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2011—1O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艺 术 鉴 赏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
周聪敏
(河北大学 研究生学院2010级艺术学专业,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书法艺术的审美,指导着人们的实践,书法的美的标准是特定时期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
美丑,在一定时期 内是会相互转换的,丑是在一定条件下或特定时期中的表现。丑是对美的逆向和破坏,然
而这往往导致了更高层次、更高追求的美的创造。
关键词 :书法关;丑 ;逆 向美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29—01
古人云 “书肇于 自然”,书法源于 自然,但书法并不是具体 字形的大块空白。到处的斑驳 、蚕食掩盖了那精美的碑刻,这
的去描绘某种事物,所以欣赏书法的美很多的时候要意会性 是美还是丑 ,是应该感激岁月还是惋惜时光的破坏。
的去欣赏,通过与 自然的万物形象的相通来领悟书法之美,书 从书法的创作上来说,字迹蚕食、斑驳的效果违背创作者
法美的标准也是特定时期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清初石 的初衷,但从书法的历史感来说,怀古的情绪油然而生 ,历史
涛曾有一句名言 “笔墨当随时代”,从唐太宗 “尊王”开始,王羲 越久远越古老的碑刻 ,古朴、古拙之类的赞美词句就越多,斑
之的 “中和之美”就一统书坛的正统 ,“中和之美”以尽善尽美 驳是一种岁月的痕迹,是大 自然和人类的无意识加工。斑驳的
为标准,书家们开始追求这种审美观,传统的审美标准就此确 效果增强了原有碑刻的虚实对比,是对书法美的一种另加工,
立,束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指导着人们的书法实践。 可以说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 “丑”,在这种 “丑”化的过程中,我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 ,在任何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并非就 们看到了形式美轨迹的逆向回伸。
是一件好事,这很有可能终止了书法美的发展。 “丑”应运而 二、纸帛书中技法的大胆运用形成的 “丑”的效果
生,书法美中的逆向美—— “丑”,正是对传统的审美的一种破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推广 ,纸 帛书开始逐渐 占领书法领
坏,突破传统的审美习惯,不屈从于观念和技法的束缚 ,充分 地,唐宋以后纸帛书大量盛行 ,于是人们在纸帛书上不断进行
发挥我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导致了美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如果 突破 ,通过主观的意愿 ,人为的进行美的损害或削弱,以丑为
切合人们传统审美观念的美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逆向的 手段,美为 目的,来达到一种丰富审美层次的新的发掘。
美就是对传统的破坏和违背,在我看来 ,这种对美的逆向和违 (一)线条 的 “丑”化
背,往往导致了更高层次、更7葛追求的美的创造,可以说 “丑” 有弹性 、圆润 、节奏感强烈的线条 ,历来受到人们的追
是在一定条件下或特定时期中的一种表现。 捧 ,人们在技法上 ,无不心追手摹。但是人们无论怎样的追捧,
一 、 碑刻中自然风化形成的 “丑”的效果 能够达到古人所创下的线条质地的寥寥无几。于是,书法家们
从甲骨文到先秦时候的钟鼎文 ,这些古老的文字大都只 开始深思,进而反其道而行。如清人伊秉绶在写隶书的时候,
是单纯的为了记录,还没有美丑巧拙的追求。到了汉代的碑刻 就从来不会把线条写的富有弹性抑扬顿挫,反而朴实沉稳 ,这
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后人对汉碑恢弘的气势 、雄 也形成了一种稳定沉着的美。王铎的 “涨墨法”更是对线条本
强的风格所折服。许多人对秦汉时期的碑刻中斑驳陆离的自 身的破坏和丑化,因为 “涨墨”而造成一个字笔画之间的粘合 ,
然风化情有独钟 ,把这种历史感也视为汉碑的精华。虽然汉碑 甚至笔画之间的空间完全被墨给晕没了,晕出的墨使字的边
的风化 、蚕食 、剥落与书写者当时的意图没有丝毫的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