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卦恰如其分朴素自然的至美境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亏 《责》卦恰如其分朴素自然的至美境界 文 /王 晓芳 《周易》作为我 国最早 的筮 h之书,充满 了神秘感 . 观 贲《》卦爻辞:初九,贲其趾 ,舍车而徒。意思是文 共卦爻 辞的寓意丰富 ,卦形符号的特殊 ,都给后人 留下 饰 自身的足趾 ,舍弃大车而甘于徒步行走 。六二 .贲其 了广阔的研究空间,而 《周易》对我 国古代文化及美学 须。意思是文饰尊者的美须 。九 ,贲如 ,濡如 ,永贞吉。 的影响可谓是源远流长 。就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不同 意思是文饰的那样俊美 ,与人频频相施惠泽 。六四,贲 感受而言 ,宗 自华在 《美学散步》中说 :“错采镂金 的美 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 ,婚媾。文饰得那样淡美 ,全身 和芙蓉出水 的美 ”,可以说是代表 了中国美学史上两种 是那样素美 ,坐下 自马又是那样纯洁无杂 :前方并非强 不 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 。”f1p34]纵观 《周易》六十四卦 寇 ,而是聘求婚配的佳偶 。六五 ,贲于丘 园,束 帛戋戋 ; 中,《贲》卦最为详细、清楚的阐释了 “文饰 ”的意义,卦 吝 ,终吉。意思是以浑朴的山丘 园圃为饰 ,持一束微薄 大 旨展示 了 “文饰不尚华艳 ”[2pl81]的哲理,其象征哲 的丝 帛(礼聘贤士);尽管下者无应而有憾借 ,但上者相 理正孕育着我国古代的美学理论 ,《贲》卦诸爻所言文 应终将吉祥 。上九 ,白贲 ,无咎。意思是素 白无华的文 饰 ,主张恰如其分的贲饰 ,并崇尚朴 素 自然 的至美境 饰 ,无所咎害。物要有所文饰 ,才会变 的美 。但是不要过 界 。 分的文饰 ,要恰如其分 的文饰 ,才能达到朴素至美 的境 《贲》卦 “由下离上艮组成 ,象征 文‘饰 ’。 贲‘’字意 界。上九爻 ,白贲 ,无咎。是讲上九居 《贲》卦之极 ,“贲” 思是 修‘饰 ’,故卦名取为 文‘饰 ’之义 。上卦 ‘艮’为山, 道返归于素 ;事物以 “白”为饰 ,则见其 自然真趣 ,为纯 下卦 离‘’为火。犹如山下燃烧着火焰 ,山形更加焕彩增 美至极的象征 ,故 “无咎 ”。8『p180]T~弼 《周易正义》注 美 ,喻示 文‘饰 ’情状 。全卦阐发事物之间相互文饰的规 “自贲 ”云:“处饰之终,饰终反(“反”通 “返 ”)素,故任其 律,主张恰如其分的装饰,崇尚朴素 自然之美”。f3p601 质素,不劳文饰而无咎也 。”[9p281意思是说 上“九”居贲 观卦名 “贲 ”字,《说文解字 ·贝部》:“贲 ,饰也。从贝、卉 卦之终 ,卦象最后归于素 白无华 ,虽没有五采之文 ,但 声 。”郑康成 日:“贲 ,变也,文饰之貌。”[4p130]({序卦》 “白”为事物本真,更能显出质地 的纯净与素雅 ,合于自 说 :“贲者 ,饰也 。”[5p599]高亨 《周易古经今注》:“盖古 然 ,故无咎害 。 “白贲 ”并非排斥文饰 ,而是追求一种外 人贯贝系于颈 ,以为美饰 ,而贝有素贝、玄贝、文贝、黄 在文饰与 内在本真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并非不要文 贝、紫贝等。 “取诸色贝以为颈饰 ,是为贲 ,故贲从 而 饰 ,而是强调物加文饰宜恰到好处 .如极其饰 ,则失其 为杂色文饰之义。本卦贵字 ,即此 义也”。f6p224]郑玄 质之美,没有了质本身 “辉光”的美 ,就会像美女脸上涂 周《易正义》日:“贲 ,文饰也 ,离为 日,天文也。艮为石, 太多的脂粉反而会掩盖其原有的美貌 ,布 帛上太多的 地文也。天文在下 ,地 文在上 ,天地二文 ,相饰成 贲者 花锈会遮住质地本身的光彩。宗自华就说 ,“贲,本来是 也 。”由此可见,“贲”字的基本含义为 “文饰”,或者理解 斑文华采 ,绚烂的美 ;自贲 ,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 。” 为不一样 的颜色和斑纹。朱熹说:“贲 ,饰也。卦 自损来 [10p38】从 《贲》卦爻辞来看 ,上九 “素自无华 的文饰 ”才 者 ,柔 自三来而文二 ,刚 自二上而文三 。 自既济而来 是文饰的最高境界.即 “白贲”,这种趋于平淡的美。 者 ,柔 自上来而文五 ,刚 自五上而文上。又内离而外 艮. 纵观我 国古代文艺理论 ,有个发展脉络即:从尚丽 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 ,故为贲 。占者以其柔来而文 到 尚质。从曹丕 《典论 ·论文》“诗赋欲丽 ”到陆机 《文赋》 刚,阳得阴助 ,而离明于内,故为 亨‘’。以其刚上文柔 . “诗缘情而绮靡”,到了南北朝时期 ,社会 审美意趣有 而 艮止于外 ,故 小‘利有攸往 ’。”[7p2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