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磁场与电磁波专题研究》
题名:无线电能传输
任课教师:章献民
研究人:叶新 信通0802 (3080100983)
王理 电科0801 (3080101473)
日期:2010 年6 月24 日
1
无线电能传输
叶新 ,王理
摘 要:
本文叙述了无线电能传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对电磁感应式、谐振耦合式和电磁辐射式
三种无线电能传输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后两种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谐振耦合式是对感应
式的突破,可以在几米的范围内中距离传输,其传输功率大,研究前景较好;电磁辐射式传
输距离远,但传输较远距离时需要高效整流天线和高方向性天线,其研制难度较大。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耦合;谐振;微波;天线
一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历程
最早产生无线输能设想的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因而有人称之为无线电
能传输之父。1890年,特斯拉就做了无线电能传输试验。特斯拉构想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是
把地球作为内导体,把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放大发射机以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
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 Hz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最
终因财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胆构想没能实现。其后,古博(Goubau) 、施瓦固(Sohweing)等人
从理论上推算了自由空间波束导波可达到近100%的传输效率,并随后在反射波束导波系统上
得到了验证。
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的H.Yagi和S.Uda发明了可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定向天线,又称
为八木- 宇田天线。20世纪60年代初期雷声公司(Raytheon)的布朗(W.C.Brown)做了大量的无
线电能传输研究工作,从而奠定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实验基础,使这一概念变成了现实。在实
验中设计了一种效率高、结构简单的半波电偶极子半导体二极管整流天线,将频率2. 45GHz
的微波能量转换为了直流电。1977年在实验中使用GaAs - Pt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用铝条构
造半波电偶极子和传输线,输入微波的功率为8W,获得了90. 6%的微波———直流电整流效
率。后来改用印刷薄膜,在频率2. 45 GHz时效率达到了85%。
自从Brown实验获得成功以后,人们开始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产生了兴趣。1975年,在
美国宇航局的支持下,开始了无线电能传输地面实验的5 a计划。喷气发动机实验室和Lewis
科研中心曾将30 kW的微波无线输送1. 6 km,微波———直流的转换效率达83 %。1991年,
华盛顿ARCO电力技术公司使用频率35 GHz的毫米波,整流天线的转换效率为72 %。1998年,
5. 8 GHz印刷电偶极子整流天线阵转换效率为82%。前苏联在无线电能传输方面也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莫斯科大学与微波公司合作,研制出了一系列无线电能传输器件,其中包括无线
电能传输的关键器件———快回旋电子束波微波整流器。
近几年,无线电能传输发展更是迅速。Wildcharge 、Powercast、Sp lashPower、东京
大学,相继开发出非接触式充电器。M IT 在2007 年6 月宣布,利用谐振耦合成功地点亮了
一个离电源约2 米远的60W 电灯泡,且传输效率达到40%左右,这项技术被称为WiTricity。
根据北美电力研讨会发布的论文显示,在2008 年9 月,他们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雷电实验室
通过使用更加复杂的间隔线圈方式成功的将800W 电力用无线的方式传输到5 米远的距离。
2
二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
A 基于变压器的疏松耦合的无线电力传输
图1 疏松式变压器,原副线圈分离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疏松感应耦合系统和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电能
的无物理连接传输。它将系统的变压器紧密型耦合磁路分开,初、次级绕组分别绕在具有不
同磁性的结构上,实现在电源和负载单元之间进行能量传递而不需物理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成课堂核心问题的重要性.pdf
- 识字教学:基于认字规律.pdf
- 椭圆中最值问题的函数求法.pdf
- (环境)陕西省CO2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oc
- (一)中国企业人事管理思想与体制.ppt
- ;21固体密度的测定.ppt
- ;82正态总体的参数检验.ppt
- ~通往护理教育与新知的管道~.pdf
- “刑事和解”的概念框架.pdf
- 《变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培训内容.ppt
-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词类活用.pdf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市场优化算法_(28).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分析.docx
- 医院培训课件:《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电力市场基础理论.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9).电力系统运行与能效优化.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5).电力市场与环境影响分析.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电力市场基础与原理.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4).电力市场改革政策与影响.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优化_(4).电力系统运行基础.docx
- 2025年航运行业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