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卉哥渔业 2009年第26卷第3期 ShandongFisheries 2009,26(3)
1l=耳料又寸扁玉螺
浮游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刘 庆 孙振兴 陈燕妮 徐幸华
(鲁东大学,烟台 264000)
摘要 采用投喂小球藻、角毛藻、鱼腥藻、螺旋藻以及小球藻和角毛藻5组饵料分别投喂扁玉螺浮游幼虫,每天测
定壳宽和存活率,结果表明,8天后 ,投有角毛藻的2组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快。笔者认为,角毛藻是扁玉螺浮游幼虫的
适合饵料。
关键词 扁玉螺 浮游幼虫 饵料 存活率
扁玉螺 (Neverita~dyma)隶属软体动物门、前鳃 1.4藻类的投喂方法
亚纲、中腹足 目、玉螺科,个体较扁大,市场上俗称篦 分3组分别投喂小球藻 (Chaetocerosmuelleri
箕 ,属广温性种。在海洋贝类中,腹足纲是一个较大的 Lemmermann)、角毛藻 (Chlorellasaeeharophila)、鱼
类群,其种类多,分布广,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腥藻 (Anabaenaspiroides)、螺旋藻 (Spimlinaplatensis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饵料对扁玉螺浮游幼虫存活 Geitler)以及小球藻和角毛藻 (1:1),每组各设2个平行
与生长影响未见有系统报道,本文就投喂不同藻类对扁 组进行实验。饵料细胞密度…为20万个/cm]。
玉螺浮游幼虫存活率与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2实验结果
1材料与方法 2.1卵袋观察
1.1扁玉螺浮游幼虫来源 扁玉螺为雌雄异体 ,繁殖时行交配,体内受精,
2007年5月~2008年8月从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海滩 最终 以卵袋形式产出,其卵袋呈领状,像一个倒扣在
采得扁玉螺卵袋,放在培养槽内进行室内孵化,培养用 泥沙滩上的碗,俗称 “沙碗”。卵袋由细沙透明角质粘
的海水采 自于烟台自然海区,海水未过滤。将卵袋置于 在一起 ,卵腔就在沙粒之间,由角质包裹。卵腔在整个
自然海水中连续充气,孵化出浮游幼虫。实验所用的幼 卵袋中分布不均匀,在领部密度大,边缘部分小,它是
虫均来 自同一卵袋。 利用营养卵完成胚胎发育的,一个卵腔中含有多个受精
1.2测量方法 卵,其中只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其他的则成为营养
每天随机取样3O个幼体,用 目微尺测量其生长,起 卵。
初几天对沉底静止者进行镜检估计,后几天直接数出活 2.2浮游幼虫的观察
体并对静止者进行镜检确定其存活率。 扁玉螺的受精卵属于间黄卵,卵裂为螺旋式不等
1.5浮游幼虫培养及测量 裂?实验观察表明:扁玉螺是利用营养卵完成胚胎发育
取刚孵化的浮游幼虫,计数后放入各培养水体(1000 的。在水温l7.8~23.6℃,比重 1.018~1.022环境下,经
ml烧杯1中,培养密度为8~l@ m/l,每 日换水1/3,并投 受精卵到孵化出膜约5—7天。胚胎及担轮幼虫、面盘幼
饵1次。每天随机取样3o+观察测量其生长(测量数据为 虫早期是在卵膜 内发育(此时卵袋尚未解体),面盘幼虫
壳高、壳宽)并计算存活率。实验共进行8天。第7天全 中期破膜,幼体增大(卵袋开始松软解体1,逐渐从卵袋
部幼虫沉底营匍匐生活。实验期间水温范嗣25~26℃, 中游出,开始营浮游生活。在此期间,贝壳薄而透明,
平均水温25.5℃,盐度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