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卷第2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4 No.2
2013年4 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 Apr.2013
杜诗仁性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淤 淤
刘镇江,刘紫萱 ,刘摇 斌
(南华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摘摇 要]摇 杜甫出生于奉官守儒的家庭,是中国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继承了孔孟仁性伦理的思想,把儒学视为安身立命
的思想家园。 杜诗蕴含的仁性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涵了博爱、扶弱、俭德与其荣辱伦理思想,其基本特征具有性情之真、济世之
善与人格之美等特点,杜诗仁性伦理对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与社会文明进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与世界的可
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摇 杜诗;摇 仁性伦理;摇 扶弱;摇 共荣;摇 价值
[中图分类号]摇 B82摇 [文献标识码]摇 A摇 摇 摇 [文章编号]摇 1673-0755(2013)02-0031-04
摇 摇 杜甫,字子美,出生于一个奉官守儒的官僚家 座巨大的宝库进行挖掘,从中吸取力量,从各方面不
庭,立志在仕途的道路上发扬儒家的品格和精神。 断累积精神财富。 本文试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出
他生活在唐帝国由极盛转衰的时期,曾经鲜衣怒马, 发,重新来审视杜甫的作品和思想,分析他的仁性理
万丈豪情,希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又经历过颠 念在诗歌中的表现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当代价值。
沛流离,无家可归,看尽人间冷暖。 因为深入民众、
一摇 杜诗仁性伦理的主要内容
充满爱心,所以在杜甫的诗歌中,充满着对国家前途
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的同情。 在杜甫的现实人生中,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
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践行着儒学的原则,即使在他 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内心呈现。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
[3]185
[1]1 心,儒学的实质就是将“仁者爱人冶 的思想实现
亲身经历了“儒冠多误身冶 的坎坷命运后,在自
己的仕途连连遭遇挫折时,他仍然坚持高举着儒学 于社会。 仁性伦理从理论渊源上说,来自孔子的仁
的大旗,用“诗以载道冶的方式实现儒家精神。 学。 孔子为恢复周礼创立了仁的学说。 在孔子看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杜甫的诗歌就 来,“仁冶是众多道德规范的综合,含“恭、宽、信、敏、
像一座巨大的宝山,只要深入此山,就不会空手而 惠冶等等。 “仁冶的核心是“爱人冶。“仁冶既是孔子所
归。 流传至今的杜诗,我们能找到的有一千四百多 理想的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又是孔子心目中君子
首,种类繁多,有抒情政治诗、山水纪行诗、自传家庭 的道德修养的标准。 他强调“爱人冶是一种美德,君
诗、咏物题画诗、战争边塞诗等。 南宋时有句话说 子应当为他人、为崇高理想的实现自强不息。 其后
[2] 的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进一步完善,以“仁义冶为
“千家注杜冶 ,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不难看出
杜诗对后世的影响。 但实际上,在杜甫生活的年代 核心,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看重如何保持扩充良心
没有杜诗学,杜甫的诗歌在他生前并没有受到足够 本心,如何按良心本心的要求而行,合于伦理,成为
的重视,“百年歌自苦,不见有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应对.pdf
- “两型社会”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创新研究———以长株潭为例.pdf
- “男生危机”引发的教育思考——从家庭、社会角度的审视.pdf
- 《吴越春秋》的叙事策略.pdf
- 20世纪30年代前后汉口自杀问题探析——以1929—1931年《新汉口》杂志为中心的考察.pdf
- 1953—1957年我国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的深层原因探析.pdf
- IT术语翻译一词多译现象及规范化原则探讨——以张美芳教授IT术语翻译三原则为参照.pdf
- 罢工权法律保护的经济意义——以“增量利益关系理论”为分析维度.pdf
- 蔡和森关于中国革命正当性之证成路径.pdf
- 产品交互界面继承性设计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