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2卷 第 1期 山 西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Vo1.22 No.1
2009年 3月 JournalofShanxiCollegeforYouthAdministrators Mar.,2009
教【育 ·教学 ·教改】
对话精神 :赋予教育无穷魅力
梁 涛
(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1)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过去的“灌输教育”完全违背教育的本质。只有通过对话,教育的本质才能实现。对话不是形式,
而是一种精神。对话的状态主要有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 自我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当然,只
有民主、平等、互动、全员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对话。
关键词:对话;灌输;教育本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97(2009)01—0101—04
对话不仅是我们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人类存在的 主意识。当然,对话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对话意愿、爱、谦
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课程的改革、教育的发展呼唤对话精神。 逊、希望、批判性思维。在对话中,每个人都应以爱、平等、谦逊、
对话要求教师与学生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使师生双方 信任的态度投入其中,而不能采取相反或破坏性的态度。对话
建立共同在场 、共同参与和相互吸引的互动关系。对话应该成 应该创设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为学生构建具体、真实的体验
为教育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成为一个 自我认识 、自我反思的 平台。有了对话,知识的价值就不在于给予人们现成的东西,而
过程,成为探索真理和知识的手段,成为一种课堂哲学取向和 在于促使人们不断创造新的 “起点”;有了对话 ,学生的学习目的
精神境界。 不再是单纯为了掌握静态的知识,而是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
本来价值 。
一 、 对话的精神实质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是以接受性学习为
巴西教育家保罗 ·弗莱雷反对机械的 “灌输教育”,认为 “灌 主的。尽管在 20世纪80年代就曾提出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输教育”是一种存储行为,这种 “存储行为”表面上看似乎有利 的口号,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课
于学生认识世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欺 堂形式上看。近年来通过改革似乎有了突破,由过去教师的满
骗性和麻痹性。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从人与世界的 堂灌转变为教师的提问、学生的质疑、学生的讨论和师生的谈
关系出发 ,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共同反思、思考 、对话,以达 话等等,但是骨子里并没有变。无论是教师的提 问,还是学生的
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目的。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对话 ,教师 质疑、讨论,其实都是在教师设定好的轨迹中运行,而且问题越
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 ,新的术语 随之 出现:教 提越细,越提越碎 ,有的教师甚至在一堂课上提几十个问题 ,但
师学生与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 问题的答案却始终都在教师的预设中;有些课看起来是学生在
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 提 问,但学生的提 问不过是教师提 问的翻版,答案仍在教师的
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对话是问题式教育的集中体 教案中。这样的提问和回答不是对话。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问
现。弗莱雷所说的对话 ,“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 答。这种对话 “问答化”,是将对话简单地理解为一问一答,教师
旨在命名世界”。这里,“命名世界”就是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过 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
程。“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