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2卷 第 1期 山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Vo1.22 No.1
2009年 3月 JournalofShanxiCollegeforYouthAdministrators Mar.,2009
青【年研究】
青年社会化的文化参与
基于大众文化的研究视角
崔 健 ,高 珊
(1.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2.三峡学院经济与发展学院,重庆 万州 4040O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文化 日益成为参与青年社会化的主要文化因子。然而由于其内在不能调和的价值冲突,
致使其在参与青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呈现 出催生与颠覆的双重面相:社会性的建构与解构共生共存;个性的凸显与隐匿此
消彼长;理想的世俗与低俗双重交织。加强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以及青年 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顺利实现社会
化,是当前形势下时代之需要。
关键词:青年;社会化;大众文化
中国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9r7(2009)01—0015—04
青年社会化是指青年在童年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后者对前者的异化和扭 曲。文化需求与市场逻辑是大众文化
和接受社会文化,掌握该社会畅行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成员 无法调和的内在冲突。
资格并形成 自我个性的社会性发展过程 。社会性 、个性和正 (一)大众文化对世人文化需求的满足
确的人生取向是青年社会化的主要 内容,而社会文化则是青年 “我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语境,它是
社会化的主要情境。大众文化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 在市场化进程中以批判政治一体化、肃清封建遗毒、确立市场
工业密切相关,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为介质 ,按商品市场规律 意识、建构大众社会为 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并呈
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当代 日常文化形态。改 现出与社会启蒙、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的特点。这种世俗性具
革开放 以来,伴随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传播媒介的 日益现代 有促使意识形态性的文化整体逐渐趋 向多元结构的效用和功
化、普及化,大众文化西风东渐,依凭其平民性 、娱乐性 、丰富性 能。”l2由此,大众文化正 日益抹平 “高雅”与 “低俗”的鸿沟,打破
与开放性等特征广泛流行、普遍渗透,日益成为参与青年社会 以往特权阶层对文化的垄断,文化开始揭去其朦胧面纱,迎向
化的主要文化因子和促进青年社会化的主要力量。然而,大众 普罗大众,观照日常生活。“而这种世俗特性所具有的强大包容
文化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又起到何种 和应变能力,又使它不仅局限于对 日常生活的各种趣味、价值
作用?本文拟从大众文化的 自身取向及当代大众文化参与青 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尽情展示,而且反映在对大众这一世
年社会化的双重面相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俗文化群体的关注和把握上。”口大众文化对经济利益的不懈追
逐,决定了它必须以满足不同 日常生活经验、社会关系、身份地
一
、 文化需求与市场逻辑
位、文化素养和价值取向的个体文化需求为 目标。相应的,不同
— — 大众文化 自身价值取 向的二律背反
文化主体的欣赏 口味和选择标准也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内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本身具有满足受众文化诉求 容和发展方向。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致使大众文化必须不断
的价值取向,然而由于其 内在的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