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3例临床观察.pdf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3例临床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l4卷第2期 中 医 药 导 报 2008年2月 V01.14 No.2 GuidingJournalofTCM February..2008 · 专科集萃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63例临床观察 刘鹏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 102例 (113只眼)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对照组39例 (43只眼),选用维生素B.、维生素c、维脑路通、三磷酸腺苷、肌苷、地巴唑口服或静脉滴注等治疗;治疗 组63例(7O只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62.8%,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比单用西药疗效好。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R77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2008)02—0051—0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而较难治 心凹暗红色或有小出血点,光反射消失,有黄 白色点状渗出 的眼底病 ,多见于青壮年,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且极易复 物或陈旧性出血斑;(3)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色素上皮着色 发,反复发作,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 或有血管荧光素渗漏点。 复发率,笔者 自1999年3月一2005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 102例 (113只眼)随机分为2 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组,治疗组63例(7O只眼),男58例,女 5例;年龄 15—55 1 临床资料 岁,平均44.6岁;病程1月 一2年;对照组39例(43只眼), 1.1 诊断标准 参照 《眼科学》…中相关标准,并经眼底血 男33例,女6例;年龄18-53岁,平均43.4岁,病程1周一2 管荧光造影和结合临床拟定。(1)视力下降,视物昏朦,眼前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 有暗影,视物变形变色变小,眼部胀痛,干涩畏光;(2)眼底检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黄斑区水肿,在水肿边缘可见圆形、椭圆形的反光轮,中 2 治疗方法 干燥,退行性萎缩,皮肤弹性减退,皮肤油脂和性腺 补肝肾;丹参活血补血 ,助四物养血补血之功;刺蒺 分泌减少有关。冬季室温过高或湿度偏低都可使表 藜、白鲜皮、紫草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 皮角质层所含水分过度丢失,致使老年人的皮肤进 养血祛风止痒之功。临证中根据其兼证灵活化裁, 一 步干燥,故本病以冬季发病率为高。其治疗西医 故疗效更佳。本疗法也体现了中医学 “治风先治血, 一 般采用抗组胺药治疗。但因本病不是因组胺释放 血行风自灭”的学术思想。通过临床观察,中医药治 或前列腺素形成或引起,因而抗组胺药只能起到治 疗组疗效优于医药对照组。本疗法可供临床医生借 标的作用,临床效果不令人满意。 鉴。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中医学称之为 “风瘙痒”。 老年人一般都肝肾亏损,气血亏虚,各种机能衰退。 参考文献: 因此,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血虚风燥。血虚不能养 [1]杨国亮 ,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 肝,肝木过旺,致生风生燥;津血同源,血虚致津液不 出版社 ,1996:505—506 足,肌肤失养而发为瘙痒。故对其治疗当以养血祛 [2]陈贵建,杨思柯.实用中西医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 风为大法。自拟僵首四物汤加味方中以四物汤滋肝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