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1月 岩矿测试 V01.33.No.1
Januarv2014 ROCKANDMINERALANALYSIS 96~101
文章编号:0254—5357(2014)01—0096—06
固相萃取一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三嗪类和
酰胺类除草剂残留
左海英1一,张琳2,刘 菲h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正定050803)
摘要:固相萃取一液相色谱/质谱法是三嗪类和酰胺类除草剂常用的检测方法。本文针对现有分析方法仪
土柱为净化柱,采用快速液相色谱柱,建立了固相萃取一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地下水中14种三嗪类和
2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方法。实验考察了固相萃取柱、定量离子扫描时间、富集柱洗脱溶剂、净化柱等因素对
三嗪类和酰胺类除草剂测定的影响。通过延长定量离子的扫描时间,可以降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相对标
准偏差,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富集柱洗脱溶剂的极性对目标化合物回收率有较大影响,使用较强极性的二氯
甲烷一丙酮(y:y=4:1)洗脱剂可以获得较高的目标化合物回收率;采用氟罗里硅土柱对萃取液进行净
化,可除去干扰物,降低基体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4种三嗪类除草剂和2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检出限
均小于0.40仙∥L,在低、中、高三种添加浓度下,回收率均满足要求。本方法虽然色谱峰重叠较多,但仪器
分析时间为5.10min,与现有方法的仪器分析时间(15min以上)相比,分析时间短,检出限低,能够满足日
常环境水样中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需要。
关键词:地下水;三嗪类和酰胺类除草剂;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一质谱法
中图分类号:P641;s482.4;0657.71文献标识码:A
三嗪类除草剂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传
统除草剂之一。它通过光合系统Ⅱ(PsⅡ)以Dl蛋
2¨∥L。美国对丁草胺、乙草胺、异丙草胺等酰胺类
白为靶标,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发挥作用,这类除 除草剂也有极为严格的管理,例如对异丙甲草胺曾
草剂曾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但其用量较大,残留较 一度停止使用。
长。酰胺类除草剂是一种高效的触杀性除草剂,该 目前,检测水中有机污染物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主
类化合物具有高生物活性、高选择性,推广使用剂量 要有液液萃取。5。J、固相萃取捧。12|、加速溶剂萃
下对作物安全,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易降解。这些 取。13。151等。液液萃取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有机
农药由于地表径流,常造成地表水污染,并对人类、 溶剂消耗量大,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污染较大,而且
动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干扰人类内源激 操作过程费时费力,正逐渐被淘汰。固相萃取虽然较
素等)¨‘4J。因此,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将莠难掌握(相对液液萃取),但是不需要大量的萃取溶剂
去津、西玛津等三嗪类除草剂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 (只需要少量的洗脱溶剂),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乳
名单,规定饮用水中莠去津含量不得超过3“g/L,西 化现象,因此固相萃取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得到了广
玛津含量不得超过4斗∥L。欧盟规定饮用水中单 泛的推广。在仪器分析方面,主要有气相色谱仪(Gc)
¨6。1
一农药浓度不得超过0.1斗∥L,总浓度不得超过 7i、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一,13,18J、高效
液相色谱仪(HPLC)¨9‘21I、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
0.5¨∥L。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收稿日期:2013—05一06;接受日期:2013—06—2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sK2叭110,Q201110)
作者简介:左海英,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检测研究。E—mail:ihegzuo@163.com。
通讯作者:刘菲,教授,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物的化学和生物降解、转化与就地处理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E—mail:f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