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时期襄阳流寓群体研究 87
三国时期襄阳流寓群体研究
单永军
提 要 汉末到三 国时期,动乱频仍,民生凋敝 ,大量北方士人流寓襄阳,推动 了襄阳
文化的兴盛。刘表、王粲、诸葛亮等是北方流寓士人的典型代表。在流寓文化与本土文化
的碰撞交流 中,部分士人表现 出了与襄阳本土文化的疏离感,呈现 了“信美而非吾土”的
思乡意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北方流寓士人则秉承 “遨游何必故 乡”的观念,超越 了狭 隘
的乡土意识,积极 同本土文化交流融合。汉末到三国时期襄阳的流寓群体推动 了襄阳文
化的兴盛,注入 了襄阳文化的新质 ,提升了襄阳的城市形象。
关键词 襄阳 流寓 文化
近年来 ,随着人文社科领域 的空间转 向,地域文化的研究渐成热点。然而,地域文化
研究中本土文化关注较多,而流寓文化关注较少 。中国社科 院的蒋寅教授指 出,“究其原
因,是对于地域概念的理解较为机械,往往执着于籍贯 ,而忽视 了文学家的流动 。这使地
域文学研究仅立足于作家占籍的考察 ,而未将作家的迁徙 问题收入视野。”①比之本土文
化,流寓文化在地域文化 中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 的,而且流寓文化 同样是本地域 的文化 ,
因此流寓群体 、流寓文化研究应该引起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视。
在襄阳文化史上 ,大批非襄 阳籍贯的人士流寓襄阳,与本土士人一起谱写了襄 阳文化
的美丽篇章 。被列入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的诸葛亮 、王粲 、释道安都不是本土籍贯 ,而
是流寓襄阳的士人。唐代诸多的歌咏襄 阳的诗歌也出 自李 白、杜甫 、王维等流寓诗人之
手 。汉末到三国时期众多北方士人流寓襄 阳,北方流寓士人群体和襄阳本土文化碰撞融
合 ,推动了襄阳文化的兴盛 。荆州牧刘表 、诗人王粲 、青年学人诸葛亮等都是这一时期的
典型代表。襄阳的三国文化名人 以流寓者为多 ,流寓文化成为三 国时期襄 阳文化 的显著
特色。本文研究三国时期襄阳的流寓群体 ,通过流寓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相互 比较 ,分析襄
阳流寓群体 、流寓文化的特点与文化贡献。
流寓原 因与流寓群体
历史上 ,襄阳地处荆楚的最北边缘 ,和中原地 区接壤。 自古襄阳便有 “南船北马”的
优越交通条件。东汉末年 ,中原地区连年征战,民生凋敝;朝廷 的党锢之争,致使众多士人
遭受迫害 ,于是纷纷迁徙。以襄阳为治所的荆州地区是当时士人迁徙的主要 目的地之一。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立项学科成果之一。
① 蒋寅:《流寓文学初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月 11日。
88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冬之卷
流寓襄阳的北方士人带来 了北方文化,和襄 阳本土文化相互碰撞 ,为襄 阳文化注入 了
新质 。
北方士人大量流寓襄 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以下方面:
(一)政治原因。北方士人大量流寓襄阳和襄 阳的政治地理位置有关。东汉末年,大
批北方人士迁入荆州、益州和江东等地。相对于遥远的益州和江东 ,荆州是距离政治中心
长安、洛 阳最近的地区。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南阳人 (今襄阳市枣阳人),此地被称为帝
乡,政治上倾向于汉家正统。对于崇尚汉家正统的北方土人而言,襄阳无疑对他们具有政
治上的归属感。刘表 自领荆州牧 ,以襄阳为治所 ,开辟了汉末三 国时期难得的稳定局面。
刘表是东汉远支皇族 ,同江东的孙氏集团相 比,荆州 (治所襄阳)的政权对士人无疑更具
有吸引力。于是,以襄阳为中心的荆州地区遂成为北方士人迁徙最多的地区之一。
(二)经济原因。东汉末年 ,北方连年征战,经济陷入衰败 。以襄 阳为 中心的荆州地
区同战乱的北方地区相比是一块富庶之地。许多避乱之士流寓襄阳,或依附刘表 ,或躬耕
陇亩。 《全三国文》中的 《刘镇南碑》记载 :“(刘表)即迁州牧 ,又迁安南将军 ,领州如故 ,
于时诸州,或失土流播,或水潦没害 ,人民死丧,百遗二三 ,而君保完万里,至於沧海。……
劝穑务农 ,以田以渔 ,徐粟红腐 ,年谷丰夥,江湖之中,无劫掠之寇,沅湘之间,无攘窃之民。
… … 于是为邦 ,百工趣 。机巧万端 ,器械通变。利民无穷 ,邻邦怀慕。”①可见 ,刘表在任期
间,以襄 阳为中心的荆州地区出现了少有的经济繁荣,这与北方战乱形成鲜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