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不同炮制品质量的实验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论文-浙贝母不同炮制品质量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薄层扫描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品浙贝母的质量。方法 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对浙贝母不同炮制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 各炮制品其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在0.0410%~0.0641%、0.0398%~0.0582%之间。结论 本法可以为今后研究和制定浙贝母的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浙贝母为常用中药,收载于现行中国药典之中,其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症 [1]? 。据记载,其历代炮制方法繁多 [2]? ,本文就其不同炮制方法作定性定量的研究,报告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CS-9000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公司);点样定量毛细管(Drummond Scientific co.USA);PBQ-Ⅰ型薄层自动铺板器(重庆南岸新力实验电器厂)。 ??? 1.2 试药 浙贝母(市售品);经广西中医学院周子静教授鉴定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化学对照品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炮制品制备 ??? 2.1.1 生品 取浙贝母原药材,除杂质,洗净,切厚片,干燥。 ??? 2.1.2 炒制品 取蜜水,拌麦麸,用火烘干,加入浙贝母净药材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成。 ??? 2.1.3 酒炙品 取浙贝母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每1kg净药材,用黄酒0.1kg。   2.1.4 炭制品 取浙贝母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 2.1.5 姜汁炙品 取浙贝母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干。每1kg净药材,用姜汁0.1kg。姜汁制法: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得。   2.2 定性鉴别 ??? 2.2.1 不同炮制品供试品液制备 分别取上述浙贝母不同炮制品,研成粉末,称取约6g,加14%氨水湿润,密封30min,加入提取液〔乙醚-氯仿-95%乙醇(25∶8∶2.5)〕25ml,冷浸24h,取出15ml于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加氯仿1ml溶解备用。 ??? 2.2.2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液制备 分别取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品适量,加氯仿溶解,分别制成1mg/ml溶液作为对照液。 ??? 2.2.3 薄层定性鉴别 分别吸取浙贝母不同炮制品供试品和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液适量,点于同0.5%CMC-Na硅胶G(1∶3)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二乙胺(6∶4∶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2cm,挥干溶剂后,于105℃烘1h,喷以稀碘化铋钾溶液显色,结果见图1。   2.3 含量测定 ??? 2.3.1 层析条件 取0.5%CMC-Na与硅胶G(按1∶3比例),搅匀后铺板(20cm×20cm×0.5mm),室温晾干,于105℃活化1h,置干燥器备用。展开剂:环已烷-醋酸乙酯-二乙胺(6∶4∶1)。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剂。 ??? 2.3.2 样品供试品液制备 分别取上述不同炮制品,研成80目粉末,60℃干燥6h,精密称取约3g,于50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25mol/L氨水10ml湿润,密闭30min。再精密加入提取液〔乙醚-氯仿-95%乙醇(25∶8∶2.5)〕30ml,密闭,摇匀,冷浸24h。精密吸取上清液20ml,水浴挥干溶剂,加氯仿定容至2ml。 ??? 2.3.3 光谱扫描 在同一薄层板上,分别点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液3μl,样品液8μl,按上述层析条件展开,展距12cm,晾干后于105℃烘1h,喷显色剂后冷风吹干观察,两者在相同位置上均显橙红色斑点(见图1)。对上述特征斑点在370~760nm波长进行光谱扫描,结果表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与样品分别在波长505nm,507nm处有最大吸收,而在650nm处吸收较小,故采用贝母素甲λ s =505nm,λ R =650nm;贝母素乙λ s =507nm,λ R =650nm,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 ??? 2.3.4 线性关系 用定量毛细管分别精密吸取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液各1μl、2μl、3μl、4μl、5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按上述条件进行薄层展开、显色后,扫描测定其峰面积。 ??? 结果表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1~5μl之间浓度与峰面积 成一条直线。得回归方程:贝

文档评论(0)

fengyu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