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2. 理解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的内容与途径3. 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第1节 概 述 中药炮制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要求,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广义概念: 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炮炙狭义概念:炮炙 炒、炙、煅、蒸煮火单 复制、发酵发芽、制霜、其他制法 (烘焙、煨、提净、水飞、干馏等) 中药炮制学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用药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关键,是一门既传统而又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和设备,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中成药中药物炮制的研究,来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从而逐步实现炮制学科的现代化。 发展前景: 我国中医药有9个项目首次列入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9个项目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色的重要部分,要继承并发扬广大。 中药炮制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炮制学是在学习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门学科。 第2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四个条件 一是天然药物的发现和应用; 二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三是酒的发明和应用; 四是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四个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1.春秋战国时期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大量的用药实践靠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的保存下来。汉代以前,古文献中所记载的都是比较简单的炮制内容。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方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是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书中包括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并记载有药物具体的操作方法。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著作,其中涉及炮制的记载有《寿夭刚柔篇》论作药酒 2.汉代 到了汉代,中药炮制技术已有了较大发展。对中药炮制的目的、原则已初步确立,并出现了大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纪元前后问世,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序录载:“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著已散失,经后世分辑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金匮玉函经》是《伤寒论》不同体裁的辑本。两书中炮制的记载,多在药物品名下脚注中,己有70种之多,与药物配伍、剂型、煎法、服用相联系。 3.两晋、南北朝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成书于动乱年代,为解百姓之苦,多采用简便易得之药,如大蒜、姜、灶下黄土、墨、鸡鸭等禽畜及其血、粪等。 梁代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是我国第二部中药专著,载药730味,它在“合药分剂料制法”中,第一次将各类药材的炮制法加以归纳,己较系统地提出制造成药的需要,对原药材的纯度、炮制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并按不同的要求,逐条加以讨论,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所著的《雷公炮炙论》三卷,总结了当时炮制学的成就。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药物炮制专著。书中载药300种,涉及内容广泛。 4.唐代 唐代在炮制原则系统化和炮制新方法方面有较详细的记载。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其内容包括医方、医理、本草、针灸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唐代现存的较全面的医方书。书中对炮制技术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并将炮制方法归纳在“和合篇”中加以讨论。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官府组织苏敬等22名医官修订的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全书54卷,载药844种,它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并收载了很多炮制方法。 5.宋代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