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美术欣赏 普普艺术 普普艺术 POP ART (一)定义 一般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第一个艺术思潮是普普艺术(POP ART)。它初萌发于二+世纪50年代的英国,50年代中期的美国。由于战后世代的政治情势日趋稳定,使得人们重新回头鉴赏一般所谓的「群众」或「流行」到底是什么。英文中指涉一大群人的词语是「populace 」(群众),因此「popular」(流行;大众化)植根于传统和人们的习惯,具有大众所喜欢的意思。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而正好代表何谓「普普艺术」(大众化艺术)。 普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一批青年艺术家在社团讨论会上提出的。 普普艺术 (二)普普艺术的观念 - 普普是一种彻底的西方文化现象,由工商社会下的资本主义和科技孕育而生。普普艺术分析了事件的状态,并且对我们社会在工业和时尚上的成就,以及其荒谬性,提供了视觉的震动图,也追踪了大众媒体社会挣脱束缚的限制。 - 社会学家针对消费者习惯和群众行为研究,要成功开拓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将产品改造以符合群众心态和流行奇想。而消费用品和大众媒体节目亦要重新架构。如今人们可以坦然喜欢低俗艺品,收集各式各样廉价小玩意、阅读漫画、吃热狗等。所以普普艺术主题以日常生活,并反映当代现况,回应文化变迁,传统社会角色遭受质疑,促成了反权威教育、妇女解放、新的事业架构,以及对性抱持更开放的作风。 普普艺术 - 当期的低俗艺品、大家传媒的影像、消费商品和礼品的包装业,不仅成为艺术和研究,也有经由博物馆收藏。艺术家对平凡事物所显现出的强烈感,令更多人想要亲自动手创作艺术品;「艺术就是生活」、「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等出自普普艺术家口中,成为大趋势。 - 博物馆和艺廊敞开大门,以调和且兼具各领域的展覧方式,迎接普通且琐碎的艺品。各方都在争议:价值观面临逆转、质 疑艺是属于贵族阶级的制度、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平凡事物之间的 藩篱遭破除,这些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审视美术馆的收藏、组织和呈现模式。 - 偶发 艺术(Happening)是以一种表演方式,戏剧化地运用日常影像、色彩、空间、物体、人、行动和艺术,恰与运用日常影像从事绘画、雕塑、音乐、电影、摄影和文学创作的普普艺术。 普普艺术 (三)普普艺术的主题 - 在艺术追求上继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漫画做拼贴的组合,故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但没有早期达达主义那种讽剌性、破坏性和漫无秩序的风格、反而以超然的态度歌颂那些被人弃之不顾或已经被人处理过的东西(甚至是复制中的复制)。 - 这个时代里,具有深远影响的另一个标志就是设计。无论是消费商品、汽车、家具、商业、图像、包装、媒体及服装设计,不同行业都创造出本身的「类型」,这些类型以相关的特定配件、消费者喜欢的事物的形式出现,例如化妆品、香水、头发、阅读、驾车、抽烟、饮食和旅行等。都围绕所喜爱的事物中。就艺术家的角色而言,他们能够「完善」消费商品的设计、陈列,令大众对消费物品的兴趣大大提高。 普普艺术 - 集中在特定的刻板印象与品牌产品上,特定的消费商品成为时代的象征,让历史成为新大众文化的一部份。棒棒糖、冰淇淋、蛋糕、七喜、百事可乐、牙膏、罐头汤、雪茄和火柴盒,都是深深迷恋物质生活的文人中标识,也成为普普艺术的图像。 普普艺术 普普艺术家对消费品的讽谕 - 艺术家在将消费产品转化为绘画、雕塑或物件的同时,也呈现出想要颠覆或推翻与原产品相关的既定观念和行为标准的渴望,清楚地以学院派技法的特定要素,加以表现。 克雷斯· 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 将一些物件,转化成从极小到巨大变形雕塑和集合物,把所代表的熟悉物件变得难以辨认,怪异极端到传递出艺术家想表达的:疏离感和遥远感。 欧登柏格使用胶泥、布料及软硬材质,以草率及独断的方式,用明艷及浅淡色彩,让原本怡人稳重,设计精致的物件,呈现出一种压烂、不具形状的、令人厌恶但同时兼具抽象和典范的外观,破坏消费者社会本身讨好的风味。 普普艺术 具象征性的普普艺术主题: (一) 明星崇拜 那个年代的明星崇拜,也是普普的见证。这些刻意被塑造出来的明星所投射的影像,他们脸部表情所呈现的个人特质,隐藏了本人在真实生活中的脆弱和缺点。例如伊丽莎白· 泰勒(Elizabeth Taylor) 的忧郁症;玛丽莲· 梦露(Marilyn Monroe) 于1962年自杀;猫王皮礼士利的孤独等,都是受限时代的真实人生面貌。 普普艺术 1962年,玛丽莲· 梦露亡故后,安迪· 沃霍尔利用成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