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元7—14世纪景教在宁夏区域发展史研究
内容摘要:景教传入宁夏,历唐、西夏、元而衰亡于明初,在宁夏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了宁夏地域文化的内涵,给宁夏地域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域外色彩。本文通过回顾景教在宁夏的传播史,剖析了景教在宁夏的发展轨迹,考证了景教在宁夏的教会组织和信教民族,并对其衰亡的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总结。
关键词:景教;宁夏;西夏;也里可温
中图分类号:B9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4)01-0109-06
景教,即基督教聂思脱里派,自公元3世纪中叶于叙利亚兴起后,长期以波斯为基地向西亚、中亚传教。景教传入宁夏始于唐代,在元代达到鼎盛。作为景教在中国最大的地方传教区之一,宁夏在中国景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景教在宁夏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景教兴衰的缩影,还见证了唐元两代中央政府的对外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下面分四个部分来探讨景教在宁夏的发展历程。
一 唐代灵州的景教信仰
唐代前期,中央政府实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积极对外开放。源于波斯的景教于公元635年传入长安后,在传教士自身的努力和唐朝统治者的扶持下迅速传播。在唐高宗时期(650—683),即“而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1]。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灵州即属于关内道,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景教初传入中原时,信徒多为波斯和粟特等西亚、中亚民族,长安即活跃着波斯景教徒李素家族和粟特景教徒米继芬家族[2,3]。洛阳新出土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及幢记》石幢也证明洛阳的景教教士和信徒基本以来自米国、康国、安国的粟特移民为主。由于灵州及其毗邻的原州都有粟特人聚落,灵州都督府下辖的六胡州定居有大量的粟特人,在固原还曾出土具有典型波斯风格的文物。因此,在唐高宗时期于全国各地的布教中,景教中国主教区在灵州建立了教堂,以至于由于事故关闭后又有“肃宗文明皇帝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1]之举。按景教教规,在灵州新建的教堂须由主教助圣,而当时中国教区的主教为阿罗本(Alopen)。这样,灵州堂区即宣告成立,由1至2名牧师(司铎)主领。在牧师之下还应有执事等助手。武周圣历年间(698—699)和睿宗先天末年(713),景教遭到佛道二教攻击,“圣历年,释子用壮,腾口于东周;先天末,下士大笑,讪谤于西镐”[1]。在这两次反景教浪潮中,一些教堂被关闭,其中就包括灵州的教堂。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改灵州为灵武郡。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征召安西镇兵平叛,“又发拔汗那兵,且使转谕城郭诸国,许以厚赏,使从安西兵入援”[4]。“城郭诸国”中除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外还应包括中亚昭武九姓粟特城邦国家。据张星烺先生考证,与灵武教堂重建关系至为紧密的景教高级教士伊斯即在这次大规模军事征调行动中随粟特柘羯军入华[5]。伊斯入华后被肃宗派往朔方行营参与平叛战争,“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惣戎于朔方也,肃宗俾之从迈,虽见亲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作军耳目”[1]。伊斯来自于吐火罗(Tahuristan)巴尔缚城(Balkh)。《新唐书·西域传》云吐火罗在“乾元初,与西域九国发兵为天子讨贼,肃宗诏隶朔方行营”[6]。《册府元龟》卷973《外臣部·助国讨伐》又载:“乾元元年,吐火罗叶护乌那多并九国首领来朝,请助国讨贼。帝令赴朔方行营。”[7]从中可见朔方行营中有不少吐火罗人。伊斯除受命进行侦谍工作外,还应承当了译语人的工作。由于伊斯及其传教团在平叛战争中表现优异、功劳颇多,因此唐肃宗任伊斯为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并赐紫袈裟;还诏令于灵武重建因受佛道攻击而被迫关闭的景教教堂。肃宗重建景教教堂,一方面是为了表彰伊斯等景教教士的功绩,对他们进行回报,藉以树立榜样、招徕西域远人,从而集中各方面力量迅速平叛;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伊斯与郭子仪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施恩伊斯等人的同时又可以笼络郭子仪这位在平叛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大将。由于朔方军本部在灵州,而郭子仪在肃宗即位后又率在河北平叛的朔方军主力回师灵武勤王,因此有学者认为伊斯是直接赶到灵武,供职于郭子仪麾下的[8]。但张星烺先生经过考证认为,伊斯是随安西、西域军抵达肃宗行在凤翔后,才“始效节于丹庭,乃策名于王帐”[1]225,随诣阙自贬的郭子仪往朔方行营效力的。因此伊斯并没有到过灵武,而只是在行军中途经今宁夏南部而已。伊斯在随郭子仪定居长安后,成为长安准主教,他“每岁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备诸五旬”[1]225。此“四寺”指四方之寺,在“四寺僧徒”中应包括灵州教堂教士。佐伯好郎以为伊斯本应驻锡灵武,但因安史之乱后朔方节度使屯于长安附近而来到长安。另外一名与景
文档评论(0)